中平六年三月,郡守府,書房內檀香嫋嫋。
劉珩與荀彧對坐於棋盤兩側。劉珩執黑,眉頭緊鎖,盯著棋盤上錯綜複雜的局麵,手指間夾著一枚黑子,有些猶豫不決。
這幾年他倒是學會了圍棋,奈何天賦實在有限,棋力稀鬆,偏偏又固執地認為一個英明神武的侯爺理應也是個圍棋高手。
於是便苦了荀彧,常常被劉珩拉著對弈,每每殺得劉珩丟盔棄甲,但他偏偏又樂此不疲。
荀彧落下一枚白子,卻並未看棋盤,而是微微傾身,聲音壓得極低:“侯爺,文公密報,陛下……龍體沉屙難起,恐將不豫。張讓等近來活動異常頻繁,似與大將軍何進暗通款曲,又似各有盤算,相互提防。蹇碩手握西園新軍,態度曖昧。京師暗流洶湧,各方勢力犬牙交錯,恐有變故。”
“啪嗒。”
劉珩將手指間那枚黑子扔進棋罐中。他臉上的玩味之色瞬間褪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沉的凝重。
他緩緩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推開窗戶,早春微寒的風立刻湧入,吹動著他額前的發絲。
他沉默地望著東南方向——那是洛陽所在。
目光似乎穿透了千山萬水,看到了那座即將被吞噬的帝都,靈帝劉宏……那個昏聵卻又在最後關頭給了他一線生機的皇帝叔叔,終於要走到生命的儘頭了麼?
十常侍、何進、世家……還有那場最終將大漢徹底拖入深淵的變數——董卓進京,以及緊隨其後的黃巾餘波再起,諸侯割據……
曆史的車輪正轟然駛向那個劉珩無比熟悉的路口。
荀彧安靜地侍立一旁,等待著。
良久,劉珩轉過身,臉上的黯然與追憶全都隨之消失,恢複了一貫的沉靜,他的聲音不高:“文若。”
“彧在。”
“傳令:左馮翊全境,即日起進入‘春狩’!各城加固城防,嚴查出入,所有糧倉清點封存,命徐晃率所部破羌營,即刻移駐雲陽,扼守涇水要津。命趙雲所部玄甲營馬不卸鞍,隨時待命!再命陳叔至,速召屯田軍精銳,設‘討逆’三營,配發武器甲胄,加強戰備訓練!郡內所有驛道、關卡,增派人手,嚴密監視一切可疑動向,尤其是來自洛陽方向的消息,不分晝夜,隨時來報!”
“諾!”
荀彧神情一肅,沒有絲毫猶豫,躬身領命,轉身快步離去。
書房門輕輕合上。
劉珩再次轉身,目光重新投向窗外,投向東南洛陽的方向,他低聲自語,聲音隻有自己才能聽見。
“你的日子,終究不多了……陛下。”
……
中平六年,四月丙巳。
黃昏時刻,日頭懶洋洋地懸在遠處,似乎隨時都要離開。劉珩赤著腳,褲管高高挽過膝蓋,沾滿了泥點,正彎腰擺弄著幾株剛移栽不久的菘菜苗。
“侯爺!”
一聲低沉的呼喚自身後傳來,陳叔至,這位自洛陽起便追隨劉珩的宿將,如今愈發沉穩如山。
他步履匆匆,停在劉珩身側,呈上一卷簡牘:“公明自雲陽急報,涇水以西,斥候發現零星羌騎遊弋,其後三十裡外屯有甲兵五千餘人,觀其旌旗,似是西涼軍,疑是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不知因何入關中?”
劉珩並未立刻起身,隻是將手中沾泥的小鏟輕輕插在濕潤的泥土裡,又壓了壓一株菜苗根部的浮土,這才緩緩直起腰。
他在屁股上來回擦了擦手上的泥,接過簡牘,目光在簡上迅速掃過,臉上並無波瀾。
牛輔?他已經出現在關中了?速度夠快的,莫非……
不過好在牛輔兵馬不多,如今的他已經不是剛穿越的病秧子了,五千人馬自己還能吃得下,況且自己還有趙雲徐晃這些猛將。
隨後劉珩淡淡道:“之前令破羌營移駐雲陽,扼守要津,便是為此。董卓此人發跡於涼州,曆來於羌人交好,而今羌人和西涼軍突然出現在關中絕非好事。公明處置得宜,命他嚴密監視,若牛輔軍敢越雷池一步,不必請命,即刻擊之!”
“再令子龍速率玄甲營自池陽至穀口,晝伏夜行,務必隱匿行跡以為奇兵,以作策應,務求全殲,以儆效尤。”
“喏!”
陳叔至抱拳領命。
劉珩將簡牘遞還,視線投向官廨深處。
廊下,一襲青衫的身影靜立如竹,正是荀彧。
他似乎早已知曉軍報內容,見劉珩目光投來,微微頷首,臉上是一貫的從容。
劉珩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牽動了一下,這四年,有荀彧居中調度,總攬民政錢糧,法衍、張既、杜畿各司其職,將左馮翊硬生生治理成了倉廩漸實、戶不拾遺的安生樣子。
而趙雲統領的玄甲精騎,徐晃麾下破羌營的悍卒,陳叔至親掌、由各屯田點精壯組成的討逆三營,便是這勃勃生機的守護者!
劉珩不得不承認,荀彧能被稱為王佐之才,杜畿等人能名留青史,真不是吹的!這些人處理大小繁雜事務皆是得心應手,要是讓自己來,肯定會變成一個爛攤!
好在自己有穿越者的優勢,對這個曆史人物的了解變成了知人善任;對曆史發展趨勢的熟悉變成了運籌帷幄的大局觀……憑借著這些優勢,劉珩才能成為如今眾人眼中這個頗有魅力的主公。
劉珩神遊之後,正欲開口與荀彧說些什麼,一陣突兀而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打破了院中的寧靜。
蹄聲未落,一個渾身裹挾煙塵的驛卒已連滾帶爬地衝進後院,聲音嘶啞淒厲,帶著一種天崩地裂的絕望:“君侯!洛陽……洛陽八百裡加急!陛下……陛下……大行駕崩了!”
……
“你說……誰?”
片刻的安靜後,劉珩輕聲問道。
驛卒頭幾乎要埋進地裡,帶著哭腔:“是……是天子!陛下……於丙辰日……龍馭上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