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正常情況下的最高速度。
當然,你非要說光在水裡的速度更低,不是30萬公裡每秒,就純屬杠精了。
粒子束的速度在正常情況下是略微低於光速的。
很顯然,這是規則上的改變。
隨後,趙小侯又操縱2號機進行了多種實驗。
直線加速衝刺,揮舞那把光能劍,動用二維箔,反物質導彈,重力炸彈,啟動反模因係統等等。
經過一連串的實驗,他發現在蓋亞意識的狀態之下,像二維箔,反物質導彈,重力炸彈等等這些武器的殺傷力的確增加了。
但增加的那點份額並不高。
反倒是那把光能劍在蓋亞意識之下的揮舞時,暴露出來的一些東西,讓趙小侯爆發了一些靈感。
當然,實驗也不是一兩天就會結束的。
趙小侯搗鼓了2號機幾天之後,就將操作員的位置讓給了其他科研人員。
而這些科研人員紛紛排著隊上去,操作2號機。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科研人員由於能量體精神力強度的問題,在操縱2號機時,所表現出的水平,明顯要比趙小侯差上一些。
但這不要緊,即便是這些科研人員充當操作員,在三個多月的實驗裡,也收集到了海量數據,為下一步3號機的研製打下了基礎以及指導方向。
實際上,這個時候,趙小侯已經在繪製3號機的草圖了。
他準備將3號機的直徑縮小到3米10米的區間範圍。
雖說2號機較之初號機的體型縮小了很多很多,但在他看來,2號機的體型還是太笨重了,300米的體型,完全起不到隨身便攜輕裝的要求。
對於太空軍來說,體型龐大的戰艦,他們多的是,但真正意義上能夠讓能量體士兵使用的單兵武器或者說護甲,是沒有的。
說白了,如果放在藍星時代,他們要的就是戰鬥機,再不濟也得是坦克,而不是體型笨重的戰列艦。
因而他們雜七雜八的各種要求裡,最重要的一點要求就是要求體型小!
最好能夠讓能量體士兵穿戴之後,還能夠自由輕鬆進出戰艦。
當然,必要的武力,機動性等等還是要的。
但武力總不能比能量體士兵本身的戰鬥力還要弱吧?
機動性也不能比能量體士兵本身的機動性差吧?
這也是之前那些私人武器公司投標失敗的主要原因。
他們為了投標設計的單人武裝,要麼就是體型太大,結果戰鬥力還不如護衛艦。
喜歡被係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請大家收藏:()被係統強迫成為大科學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