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體型小的,不管是武力還是機動性都不還如能量體士兵本身!
這樣的單人武裝要來何用?拿來限製自己士兵的戰鬥發揮嗎?
就好像藍星時代的陸軍一樣,衝鋒槍不要,狙擊槍不要,一個個拿著連拳頭都不如的泡沫棍子去打仗,能行嗎?
因而趙小侯的初號機主要就是搞出一個整體框架,其中要保證多方麵的需求。
而2號機就是開始體型縮小,各種功能強化。
至於3號機,肯定是要繼續體型縮小,並且保留必要的武器和防禦,機動,並將其進行一定的強化。
實際上,在趙小侯的3號機草稿上,二維箔,反物質導彈,重力炸彈等等這些武器都被去掉了,就連專門的空間折疊投放炮都被拆掉了。
因為這些東西太占空間了,並且如果你需要其正常運轉的話,就不能對它們進行空間折疊壓縮。
最後,他將3號機的性能指標大概圈了一個範圍,發給各項目組。
自己則是開著2號機,帶著蓋亞意識項目組的科研人員,一個空間折疊跨越,消失在原地。
等2號機再度出現的時候,則是回到了1號恒星附近。
隨意指定了幾個科研人員,讓他們充當操作員,繼續測試2號機的機體性能,各係統的穩定性等等。
畢竟這2號機的一些數據還是要繼續收集的。
而他自己則是一頭鑽到1號恒星裡,對菌絲能量體的現狀進行繼續研究。
要說,菌絲能量體在趙小侯看來,就是最完美的能量體研究對象。
和人類能量體,黑猩猩聖河猴能量體不同,菌絲能量體量大管飽,不但不害怕實驗裡出現的傷害,還可以提供大量的實驗原料。
並且其能量體的本質,實際上和人類能量體是相似的,這也給趙小侯提供了一條研究人類能量體的側麵渠道。
沒法,對於人類能量體的研究,上麵一直沒有允許開放,偶爾一些人類能量體出現問題而帶來的研究,完全不解渴。
趙小侯甚至於之前還想要用菌絲能量體的能量菌絲搭建起一個人類能量體。
但這個實驗失敗了。
沒辦法,能量體的奧秘太多了。
趙小侯在這段時間裡的實驗裡,甚至於順手研究出了菌絲能量體充作微型能源的方法。
這麼說吧,菌絲能量體簡直堪稱永動機。
隻需要一小截菌絲能量體,其散發出來的光熱,就可供給一台飛車高速行駛。
並且由於能量體的能量來自於另一個維度,可謂是源源不斷。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用途就太多了。
當然,就現在而言,趙小侯是不會將這種技術放出去的。
準確來說,是不會將菌絲能量體放到市場上去。
原因很簡單,其一是沒時間,其二就是菌絲能量體現在算是大夏重要的戰略物質以及軍用物質,暫時不會轉為民用。
再說了,現在大夏也不缺能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