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望舒卻想得更深一層:
“娘,我倒不是單純想幫襯她。
您想,咱們日後酒坊釀出酒來,總需銷路。這小
飯館若經營得當,便是一個現成的售賣點。
再者,莊子上產出的瓜果蔬菜、雞鴨禽蛋,也可優先供給他們,豈不又多一條穩定的出貨門路?隻是……”
她略有遲疑,“聽劉氏所言,她父母是將那飯館當做安身立命之所,我們若介入過深,反而不美。”
周氏問明了那小飯館的位置,笑道:
“那地段我知曉,確實偏僻了些,做吃食生意,難有起色。
巧了,我手裡正有個鋪麵,原也是開酒樓的,做的是湘菜,滋味太辣,本地人受不住,做不下去了,租約剛好到期收回。
那位置臨著主街,倒是合適。隻是……”
她頓了頓,提醒道,“南方菜係口味清淡,夏天或許尚可,到了冬日,北地人還是好那口濃厚熱燙的,怕是難以招攬熟客。”
林望舒心中已有計較,便道:
“既如此,不如就用母親這個鋪麵。
我們不算深度插手,隻以提供鋪麵、部分原料和些許庇護的方式合作,算作入股,盈虧與他們共擔,也顯得更有誠意。”
周氏擺擺手:“那鋪麵你拿去用便是,算我租給你的,租金看著給就行,娘不愛操心這些瑣碎。”
她如今是越發放心將外事交給兒媳打理。
得了婆母支持,林望舒心中大定。
三日後,她依約與劉氏碰麵,並去看了那新收回的鋪麵,位置果然比劉家父母自行購買的那個好上許多。
隨後又見了劉父劉母,兩位老人看著都是本分勤快的實在人,言語間明事理,懂進退。
林望舒特意嘗了劉父親手做的幾道菜,發現並非印象中純粹的南方菜係,反而融合了些許北地口味,鹹鮮適中,滋味頗佳。
她不禁笑道:“劉師傅這手藝,似乎不拘泥於南派章法?”
劉父憨厚一笑,眼中卻帶著廚子的執著:
“回夫人話,小人以前學藝時,師父就常說,甭管什麼菜係,客人吃著好,才是真好。
到了這北地,更不能死守著南邊的規矩不是?”
林望舒聞言,含笑點頭。
她明白,正是這種懂得因地製宜、以客為尊的思路,這小飯館才有做起來的可能。
劉氏在一旁聽得懵懂,林望舒卻已心下了然,這個股,值得入。
雙方很快商定了合作的具體事項,林望舒以提供鋪麵、部分啟動資金及庇護為條件,占股三成。
日常經營皆由劉家自主,莊子上的產出和未來的酒水可優先優惠供應。
諸事談妥,林望舒帶著人打道回府。
馬車軲轆軋過青石板路,她靠在車壁上,望著窗外掠過的街景,忽然想起離開揚州前,與嫂嫂賈敏和黛玉、承璋一起用的那頓飯。
近來,似乎想起揚州娘家的時候,越來越多了。
那縈繞在心間的溫情與牽掛,在這北地盛夏的傍晚,變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