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剛給田埂描上淡白,小阿牛就帶著村民們忙起了新事——在老桂樹下搭起了木架,把曬乾的薄荷捆成小束掛在架上,枇杷葉則攤在竹篩裡,等著被風揉出更醇厚的香氣。豆子總愛蹲在竹篩旁,趁人不注意就捏起一片葉子湊到鼻尖聞,被李阿婆撞見了,就笑著往他兜裡塞顆炒南瓜子:“慢些聞,等製成了藥茶,保準讓你喝夠。”
這日午後,村口忽然傳來馬蹄聲,一輛插著青旗的馬車停在了石橋邊。下來的是京城藥田的老管事,手裡捧著個漆木盒,見了小阿牛就迎上來:“公子托我帶東西來,說清溪的種子在京城長得好,要給你們送新培育的稻種。”小阿牛打開木盒,裡麵除了裝著稻種的布包,還有一本夾著枯葉的冊子——冊子上畫滿了京城藥田的模樣,某一頁還貼著片清溪薄荷的乾葉,旁注著“此葉香氣最濃,可入藥亦可製茶”。
村民們圍過來看新鮮,張大叔翻著冊子,指著稻種結構圖說:“這稻種若能在清溪種活,咱們冬天就不愁糧食了。”小阿牛點點頭,當即領著老管事去看暖棚,剛走到棚邊,就見圓覺正蹲在苗床旁,手裡捏著片枇杷葉,給孩子們講草藥的藥性。老管事見狀,忍不住感歎:“沒想到這鄉野之地,竟有這般用心的景象。”
接下來的半個月,小阿牛帶著村民們試種新稻種。他按照冊子上的方法,在暖棚裡隔出小塊水田,仔細調控溫度,豆子和孩子們每天都來幫忙澆水,連計數都比從前更認真,生怕多澆或少澆影響了稻種發芽。可過了幾天,稻種卻沒動靜,小阿牛夜裡翻遍老管事帶來的農書,又想起京城暖棚的通風技巧,便在水田旁開了個小通風口,還在棚頂加了層透光的油紙。
沒等多久,水田就冒出了嫩綠的芽尖。豆子第一個發現,蹦著跑去叫小阿牛,連鞋上沾了泥都顧不上擦。小阿牛跟著他跑到暖棚,看著芽尖在燈光下泛著光,忽然想起去年此時,自己還在京城對著藥田圖譜發愁,如今卻能在清溪種出京城的稻種。老管事站在一旁,笑著說:“公子說,等明年春天,要派更多人來學清溪的種法,把兩地的法子合在一起,讓更多地方長出好莊稼。”
冬雪落下來的時候,清溪的暖棚裡一片生機。稻種長成了青苗,薄荷和枇杷也長得旺,村民們在棚邊搭了個小灶,煮著薄荷茶,剝著南瓜子,聽小阿牛讀京城寄來的新信。信裡說,有人從京城往南方去,帶了清溪的種子,說不定明年就能在江南見到清溪的薄荷。
豆子捧著溫熱的瓷碗,望著棚外的雪,忽然問:“阿牛哥,咱們的種子會走到天邊去嗎?”小阿牛摸了摸他的頭,指著棚裡的青苗說:“會的,隻要咱們把這裡的法子教給更多人,把種子送得更遠,總有一天,
喜歡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請大家收藏:()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