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的風剛拂軟田埂,村口的老桂樹下就停了輛青布馬車,車簾掀開時,阿硯捧著個竹筐下來,裡麵碼著整整齊齊的新草藥苗,沾著京城的晨露。小阿牛和豆子剛把暖棚的草簾掀開,遠遠看見這身影,手裡的水壺都忘了放下,拔腿就往村口跑。
“阿硯哥!”豆子先撲過去,目光落在竹筐裡,“這是您說的新草藥?”阿硯笑著點頭,把竹筐遞過去,指尖還沾著泥土:“這是黃芩,耐旱,適合清溪的土。我還帶了些菜籽,種在棚邊,能給草藥遮些陰。”說話間,村民們也圍了過來,李伯搓著手問:“阿硯先生,您說的擴暖棚,啥時候動工啊?”阿硯往田埂那邊指了指:“我托腳夫帶了木料,下午就到,咱們一起搭,多搭兩個,每家都能分些苗。”
接下來的日子,田埂上天天熱鬨。男人們搭棚架,女人們選種育苗,孩子們則蹲在棚邊,幫著撿落在地上的菜籽。阿硯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教村民們辨認草藥,哪個是薄荷,哪個是香茅,哪個葉子能入藥,哪個根莖能燉湯。有天正午,日頭正毒,阿硯蹲在棚裡教王嬸給黃芩鬆土,額角的汗滴在泥土裡,王嬸遞過帕子,又把自家晾的薄荷水遞給他:“先生,歇會兒吧,這水涼,解乏。”阿硯接過喝了一口,笑著說:“這水比京城的涼茶還好喝,等秋天薄荷收了,咱們多曬些,冬天煮水喝,驅寒。”
沒過多久,嶺南的藥商真的來了,還帶了兩個夥計,推著輛大車,車上裝著瓷罐和布包。藥商一進清溪就聞到了草藥香,直奔暖棚,看見棚裡綠油油的薄荷和香茅,眼睛都亮了:“早就聽說清溪的草藥長得好,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阿硯把村民們叫來,和藥商商量著定價,最後說好,薄荷乾、香茅乾按斤收,新鮮的黃芩則直接運去嶺南的藥鋪。藥商臨走時,還留下了些嶺南的新種子:“這是九裡香的籽,種在棚邊,既能驅蟲,開花還香,你們試試。”
夏天的時候,暖棚邊的九裡香開了,白色的小花綴滿枝頭,風一吹,整個清溪都飄著香。豆子每天都要去摘幾朵,插在陶壺裡,放在棚邊的石桌上。小阿牛則忙著給草藥澆水,偶爾停下來,看著村民們在各自的小棚裡忙碌,心裡滿是歡喜。有天傍晚,阿硯坐在石桌旁,喝著荷葉茶,看著天邊的晚霞,對小阿牛和豆子說:“明年咱們再種些當歸、黨參,把清溪變成藥鄉,讓大家都能靠草藥過日子。”
入秋時,清溪的草藥第一次大批量運往嶺南,村民們圍著大車,看著夥計們把草藥裝上車,臉上都笑開了花。王嬸拉著阿硯的手,眼眶紅紅的:“先生,要是沒有您,咱們哪能有今天啊!”阿硯笑著搖頭:“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以後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好
喜歡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請大家收藏:()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