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曾受過多大質疑,多尼都是努爾哈赤的親孫子,大清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在順治1416年,他還曾以大將軍的身份,與吳三桂、趙布泰、洪承疇一起,統領十餘萬大軍進剿雲南。
在皇室的年輕一代當中,他是最有希望擔起複興重任的武將之一。
比起嶽樂,他更年輕;比起傑書,他更有經驗。
所以,當多尼被陣斬的消息傳遍灤州城,所有八旗子弟都如喪考妣,不知該如何麵對。
近五千一人雙馬的具甲騎兵,在明軍背後發起偷襲,竟沒法全身而退嗎?
嶽樂在寒風中矗立良久,不知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多尼帶隊決死衝鋒,無疑挽救了數以萬計的步軍。可明軍已經順利渡河,在數以百計的火炮支援下,灤州的城牆撐不了多久。
就在寒風越刮越凜冽,漫天雪花開始飛舞的時候,一隊騎兵繞城而入,給嶽樂帶來另一個壞消息。
羅科鐸、博果鐸率領近萬騎兵,在灤州以北五十裡,向明軍偏師馬寶部發起進攻未果。
此戰共折損兩紅旗及蒙古騎兵三千餘人,莊親王博果鐸戰死疆場。
羅科鐸見勢不妙,放棄強攻,轉為隨行監視。
按馬寶部的行軍速度,將會在第二天午後或黃昏抵達灤州附近。
“九泉山上埋伏的火炮呢?有數十門火炮架在山上埋伏,你們也沒打贏嗎?”
“王爺,馬寶率部向西偏了數裡,山上的大炮根本夠不著。我們也沒辦法,才冒險一擊。誰知……唉,賊人的車陣厲害,根本衝不進去啊!王爺,恕罪,恕罪!”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難道老天已不再眷顧我大清了嗎?”
嶽樂再一次天旋地轉。
一天之內損失兩個親王,這是大清起兵以來從未有過的損失。
這已不是戰敗那麼簡單,而是天下人怎麼看待大清的問題。
天下的漢人有億萬,而滿人隻有幾十萬。
一旦所有漢人得知滿洲八旗已經打不贏,等待大清的隻有覆滅。
從蒙古高原刮來的寒風越來凜冽,漫天的大雪也開始隨風狂舞。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那些剛剛脫離明軍追擊的清軍士兵不再入城,而是繞著外圍,向京師的方向潰逃。
那些無頭蒼蠅一般的潰軍,有漢人、蒙古人,也有滿洲八旗子弟。
“王爺,咱們也走吧,等賊人緩過氣來,就來不及了。”
左右跪倒一地,向嶽樂發出勸諫。
“走?我們走了,喜峰口那邊怎麼辦?”
“走吧,王爺,趙布泰將軍乃宿將,必能將大軍帶回京城。賊人,未必能扛過這個冬天……”
……
陣斬多尼的半個時辰之後,朱由榔收到消息,灤州城守軍不戰而逃。
三天之後,北線傳來喜訊,大將趙布泰率三萬餘清軍向京城撤退,李來亨部占領喜峰口。
至此,灤州喜峰口戰役以明軍大獲全勝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