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告訴方以智,水力鍛壓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早在十五世紀就被歐羅巴人用來製造板甲。
兩年前,他曾想過為軍隊配備一種插板防彈衣,讓軍火商們研究過一段時間。
研究結果並不太理想。問題不在於衣服用料,而是看起來不難製作的插板上。
根據軍火商們反饋,製作一麵平整、堅固,輕薄的鋼板很費工時,比造一杆火銃還要貴。
所以,朱由榔早在兩年前就有所準備,委托埃利斯在倫敦雇傭一批工程師過來建造水力鍛壓機,希望用機器來批量製作薄鋼板,增強士兵的防護力。
沒想到戰事這麼快蔓延到廣州,如今軍隊的需求已發生重大變化。
在普通的木製船無法對付虎門岸防炮台,軍隊無法靠近廣州城的情況下,用水力鍛壓機批量壓製船用鐵板,建造更堅固的新船破局,成為必然選擇。
朱由榔曾想過一步到位,直接用鋼鐵建造現代軍艦,不過造船師傅告訴他行不通。
用鋼鐵來造船理論上可行,但以下龍灣造船廠的技術暫時做不到。因為建造純鐵船難度很高,不能用建造木船的經驗來生搬硬套,需要設計全新的船型,摸索一套全新的造船技術。
比如朱由榔提出的鉚接技術大家都不會,想要使用鉚接工藝把鐵船造起來,還遠著呢。
這一切都需要長時間積累,不是兩、三年就可以吃通摸透的。而且沒有可靠的動力係統,僅靠風帆不知道能不能推得動鐵製船。
所以,朱由榔最後決定退而求其次,利用鐵器改良現有的木帆船。
比如說用鋼鐵來製作龍骨、肋骨等重要部件,使船身更加堅固;又或者在船體外覆蓋一層鐵板裝甲,加強水線以上的防護力。
隻有這樣,再次進攻虎門時,大明的戰船才能在岸防炮的密集火力下生存,伺機尋找克敵的機會。
方以智聽完整個計劃,終於長鬆了一口氣,徹底放下心來。
無論鐵肋裝甲船還是木殼鐵甲船,本質上都是木船,在常人所能理解的範圍內,比虛無縹緲的全鐵船靠譜多了。
“陛下英明啊,如此循序漸進,方為穩妥之策。”
“沒錯,如果直接造全鐵船,我們還真造不起。造一艘全鐵船需要很多鐵,僅外層包裹鐵甲就好多了,能節省很多用料。”
朱由榔默算著成本,又轉向英國工程問道:“史密斯先生,我們的水力鍛壓機一天能製作多少塊鐵板?每塊鐵板用料多少。”
史密斯作為劍橋大學的高材生,對水力鍛壓機的性能了如指掌,立即恭敬回應:“如果鐵料準備充足,一天最多能製作一百塊船用鐵板。每塊鐵板長四十英寸、寬二十英寸,厚約兩英寸,大約重四百斤。大概三百塊鐵板就能包裹一艘戰船。”
方以智問明英製單位和明製單位的換算關係,又在心裡默算了一下,發現即使僅包裹鐵甲,所用鐵料就高達十二萬斤。
先不說鐵料價格有多貴,光鐵甲的重量就夠普通海船喝一壺了。最新建造的一批柚木戰船或許能撐得住,不過必將是超載狀態,水線也必將低得嚇人。
“陛下,裝上這麼厚的鐵甲,船還開的動嗎?”
“沒錯,開不動,出到外海遇到大風浪,肯定得翻船。所以,不能在下龍灣造好了開過來,一定要在香江島改裝。”
朱由榔回答的時候表情相當無奈,顯然是想過無數種解決方案,最後才選擇了這一種。
鋼鐵非常堅硬,同時也非常重。在木帆船外包裹一層鐵甲,會將整船的負載能力全部耗光。如果建造更大噸位的木船,就要同步增加防護麵積,結果還是一樣的。
想要減輕重量,隻能削減裝甲的厚度。然而裝甲的防禦力和厚度直接相關,太薄一樣扛不住炮彈。
兩英寸是史密斯精心計算出來的厚度,再厚一點點都可能導致戰船徹底喪失機動能力。
還好香江島距離虎門並不遠,途經的零丁洋、獅子洋風浪並不大,找個天氣好的日子再發起進攻就是。
在朱由榔的想像中,每一艘鐵甲船都將由五艘帆船拖拽到虎門,然後下錨和岸防炮對轟。
隻要能把岸防炮的火力壓製住就好辦了,無論破壞攔江鐵索,還是派出步兵繞後進攻,都有選擇的餘地。
“朕打算建造五艘新的鐵肋裝甲船,再給二十艘老船覆蓋裝甲,這樣我們就能和虎門的炮台群拚一拚了。”
“二十五艘裝甲艦!”
方以智剛剛鬆的一口氣馬上又提了起來:“那我們需要三百萬斤鐵……”
“至少六百萬斤,甚至更多。”
朱由榔一口氣將所需的鐵料翻了一番,因為造那麼多鐵甲艦需要一個龐大的鋼鐵工業,全部靠朝廷撥款維持顯然行不通。
所以,得先讓軍火商們在香江島辦鑄鐵廠,通過賣鐵農具盈利,把二十五艘鐵甲艦所需的鐵料省出來。
根據屈大均提供的線索,近期明軍最有希望拿到的鐵礦山在肇慶府的陽江縣、陽春縣一帶。那裡距離海岸線很近,清軍部署的防禦兵力薄弱,以明軍的實力完全可以一戰而下。
聽到這裡,方以智終於弄清楚天子的戰略布局,近幾個月的迷茫也一掃而空。
“陛下,我們在陽江的海朗所、雙魚所都部署了不少兵力,海陵島還有一個營在接應災民。隻要再派三、四個營過去,拿下陽江、陽春不成問題。”
“朕已讓王國衝準備率部出征,你也派幾個人跟過去,從陽江潛入到廣州府界內,看看尚可喜是怎麼部署兵力的。現在情報都過不來,很不好辦啊!”
“是,陛下!”
兩人邊巡視水庫,邊定下下一階段戰略。臨走時,朱由榔又給史密斯打賞了一百英鎊,讓他派個人隨埃利斯的商船回倫敦,多找一些劍橋大學的校友來大明效力。
“聽說你有個精通數學的校友叫艾薩克·牛頓,不妨邀請來大明為朕效力。大明現在很需要數學家和工程師。”
“感謝陛下慷慨!牛頓……我好像並不認識他。不過我可以派一個隨從回去找一找。如果他在劍橋求學,應該能找得到。”
喜歡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請大家收藏:()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