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中國傳統的食鹽產區,敘州府一帶產量尤其巨大。
敘州開鑿鹽井采鹵的曆史悠久,可上溯到東漢章帝時期,聞名於唐宋。
明正德年間,當地人在徐州富順縣境內的釜溪河西岸淺灘發現一種“自流水火井”。這種井不僅可以自動流出鹵水,同時還會冒出一種可用於熬鹽的可燃氣體。
這讓富順縣一躍成為西川最大的產鹽縣,到了天啟年間,火井沱發現自流井的淺灘)已是一個井灶星羅棋布、天車鱗次櫛比的新鹽區。
新年過後,朱由榔便派人到敘州通知當地官府全力熬鹽。經過兩個月突擊生產,再加上大昌、大寧大半年積存,如今明軍手裡已備有食鹽數萬擔。
賀珍當然很想把這些存鹽變現,但他謹遵朱由榔叮囑,擺出一副一毛不拔的嘴臉。.
“十五兩一擔你還嫌貴?全是雪白雪白的上等好鹽啊,就這麼說吧,一擔川鹽摻上半擔沙子,也比你們的官鹽強。再過幾個月,三十兩一擔你都買不到哩。”
周培公搖著頭道:“幾個月後的事,學生也說不清楚。但若這十二萬擔鹽散出去,價格肯定會下跌。若每擔降到十五兩以下,我們豈不是虧大了嗎?除非把這些鹽囤起來,一點一點慢慢賣。可賀將軍你也說了,這批鹽是用來造福湖廣老百姓的,我們怎麼能囤積居奇呢?賺這種昧良心的錢,賀將軍於心何忍?”
賀珍聽到此話,頓時有些傻眼。
在幾句話之前,他早前說過賣鹽是為了湖廣老百姓,沒想到周培公“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狠狠反將了一軍。
賀珍臉皮磨練得再厚,也沒法當場自食其言,隻好悻悻問道:“依周大人之見,什麼價格才合適?”
“前三萬擔,十二兩;中間三萬擔,十兩;最後六萬擔,八兩。”周培公一邊比著手指一邊報價,臉上誠誠懇懇,十足的老實人。
賀珍連忙在心中默算,見得出的數字沒有超出預期,他心中大定,然後繼續板著臉道:“這樣我和袁帥也虧太多了,前麵三萬擔再加一兩。周大人以為如何?”
周培公長歎一聲:“還是賀將軍會做生意,如此咱們就一言為定。”
“哪裡哪裡,賀某被周大人殺了個落花流水啊!”
賀珍讓周培公稍作等待,自己則大步流星趕往中軍大帳,一路上情不禁哼起了小調。
做買賣本來就要討價還價,而每擔十兩正是朱由榔定下的底價。如今靠一句話就多賺了三萬兩,他覺得自己真是個經商的天才。
都說兵凶戰危須謹慎,現在看來,談生意更是一字千金,半句話也錯不得。
……
朱由榔這幾天一直在頭疼著,轉運九萬石糧草所需江船太多,來來往往難免混入奸細。
聽完前半截彙報,見邊界交接正好為疏浚三峽的事保密,便點頭認可這個方案。然而聽到後半截,他開始哭笑不得。
朱由榔扶著額頭向賀珍問道:“你……你真覺得自己占便宜了?”
“有什麼不對嗎?十二加十再加八等於三十,再一分為三就是十兩。和陛下所說剛好一樣。末將又給前三萬擔加了一兩,肯定不會吃虧。”
“那你算算十二萬擔鹽,總共能收多少錢。”
賀珍掰著手指算了又算,額頭上的冷汗漸漸流下。忽然,他大聲吼道:“他奶奶的,橫豎老子還虧了三萬兩。陛下稍坐,末將這就去撕了周培公那賊。”
“算了算了。出來做生意,最講究誠信。既然你們已經議定,就不要再改了。叫他上來吧,看朕怎麼治他。”
……
周培公進入中軍大帳,再次依照規矩行足大禮,又恭恭敬敬道:“陛下,前幾日清明,學生冒昧上純德山遙遙祭拜,請陛下恕罪。”
聽到這一番話,朱由榔的眉頭鬆了一些,暗讚這個周培公當真是個談判方麵的人才。
原來嘉靖皇帝沒登大寶之前是受封安陸府的興王,府邸就在襄陽背後的鐘祥。
嘉靖之後,曆代皇帝除隆武帝外,都是朱厚熜的直係子孫。所以純德山上安葬第一代興王的顯陵地位很高,僅次於鳳陽皇陵、南京孝陵,算是朱由榔這一係的“祖墳”。
雖然按照大明規矩,非皇室宗親不能進皇陵祭拜,不過卻不禁民間遙拜,這也是京城和南京丟失後,淪陷子民對大明表達眷戀的一種方式。
周培公上來就提皇陵的事,顯然做足了準備,以成本極低的方式獲得對手好感,以便在談判中爭取最大利益。作為一個沒有經商經驗的年輕讀書人,周培公今天的表現可以說很不簡單。
朱由榔點頭表示嘉許,又問道:“純德山那邊怎麼樣?”
“回稟陛下,學生遙遙看去,隻見青山巍峨,草木蔥鬱,碑石亭林並無殘缺破損,想來守陵人還是儘心辦事的,請陛下放心。”
“很好,你有心了,朕暫且記下。朕之前提的條件,你們都想好了?”
“都想好了。正如陛下所說,我方確實應當負責轉運。學生會親自安排船隻,將九萬擔糧食送到夷陵上遊五十裡的石牌村,如此雙方可以避免很多誤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此甚好,明天送十三萬兩銀子過來吧,我軍見到銀子就後撤五十裡。”
周培公一聽有點傻眼,他本來還想說從襄陽到重慶的運費為每擔十兩,如今清軍負責一半路途,那麼運費應該折價為五兩。
照這個思路,每天應付的銀子為一萬五千兩,怎麼突然就變成十三萬了呢?
近十倍的差距讓他大吃一驚,顧不得運費折半的事,他連忙分辨道:“陛下恕罪,學生有一事不明。運費每擔十兩,三千石糧食就是三萬兩。這十三萬兩之說從何而來?”
朱由榔哈哈大笑,指著賀珍道:“你們都談好了對吧。賀將軍跟朕說過,川鹽折價賣給你們,是為了湖廣老百姓能吃得起,沒錯吧?”
“這……確實沒錯。”
周培公一邊答著,漸漸覺得情況有些不對。他戰戰兢兢又問道:“這和十三萬兩有什麼關係呢?”
“太有關係了,”朱由榔指著貴州的方向露出笑容,“朕聽說貴州最近也很缺鹽,吳三桂應該問你們要了吧?朕與那賊不共戴天,朕的鹽自然也不能給他吃。為了確保湖廣老百姓能吃上便宜鹽,朕要收十萬兩保證金。如果讓朕發現你們給貴州送鹽,哼哼,這十萬兩朕就沒收了。當然,如果你們守規矩,把所有川鹽都賣給湖廣老百姓,十萬兩自然如數退還。怎麼樣,是不是很公道?”
喜歡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請大家收藏:()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