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十八年,四月十三,立夏。
大明國,廣州城。
“咚咚……咚咚……亥時一刻,關門關窗,防偷防盜!”
更夫一絲不苟地敲著打梆子和銅鑼,向濠懸街兩側的民巷報出更時。
“咚咚”連續敲兩聲代表二更天,正是普通老百姓快要睡覺的時候,因此他提醒大家要注意關好門窗,以免宵小有機可趁。
聽著“咚咚”、“邦邦”的聲音由遠及近,李十三充耳不聞,隻是呆呆看著天上明亮的月亮,不知在追憶死去的親人,還是在懷念昔日戰友。
三水之戰已經過去一年多,戰爭給他軀體留下的傷痛漸漸平複。左臂因截肢留下的創口已經完全愈合,隻有雷雨交加時,才會隱隱作痛。然而心底的傷痛,卻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減弱半分。
每當深夜人靜,李十三睜著眼睛對著家裡的四麵牆,總想起許多往事,輾轉反複總睡不著覺。
因此,他夜裡總喜歡來到巷子口的巡鋪,名為視察巡鋪,實際就是找個人多的地方呆著,或聽巡檢兵們聊天打屁,或看他們玩牌賭小錢。有時李十三也和兵丁們賭上幾手,有時則一個人坐在鋪外發呆。
“咚咚……咚咚……”
路過濠懸街口時,更夫看到李十三坐在巡鋪外,連忙快步走近,哈腰作揖道:“巡檢大人,您人家這麼晚還在巡視呢?”
李十三對自己被叫成“老人家”有點不習慣,稍稍挪動了一下身體。然而他又想到自己已不是一個大頭兵,身為地方官員不便過於和氣,又重新板起了臉。
“東邊那片怎麼樣,可有地痞流氓遊蕩?”
“有您老人家在,城東這一片安穩著哩。若有哪個地痞活得不耐煩,敢在這一片犯事,小的立即到你家裡稟報。您老人家貴人事忙,不必天天晚上出來盯著啦。”
更夫打更兢兢業業,拍馬屁也不遺餘力。回一句話哈一下腰,一口一個老人家叫得李十三心煩。
不過誰也不能怪更夫如此恭維,因為番禺巡檢司如今是了不得的實權衙門。
在明軍光複廣州以前,廣州府領縣十四,共設巡檢司三十有七。各縣所轄巡檢司之數額多寡不一,多者有六巡司,少者隻一巡司,各視其具體情形而定。
這三十七個巡檢司都設於城外的交通要道或大型市鎮,一般不涉及城內治安。府城和各縣城的治安均由壯班、快班、弓兵和禁卒等衙役維持。
不過明軍光複廣東之後,一口氣增設了十五個巡檢司。
這些巡檢司均由退伍軍官擔任主官和副官,麾下帶著一批退伍老兵,又吸收快班捕快)好手協助偵緝,替代衙役成為維持地方治安的主力。
特彆是廣州城內新設的番禺、南海兩個巡檢司,人數多達好幾百,儼然一支小型軍隊。
更夫是地位低下的雜役,對李十三這個番禺副巡檢當然畢恭畢敬,要多恭敬有多恭敬。
李十三今夜沒有敷衍更夫的心情,草草問過幾句,就打發對方走人。
就在打更聲漸不可聞的時候,一個年輕身影沿著濠懸街匆匆趕來。
“這是……這是老劉家的三哥兒?”
看清來者是街坊熟人,李十三站正要起身招呼,不料對方卻率先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