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的手下望著他。
“主子,您這樣不怕被人發現身份嗎?”
男人眼底閃過不舍,很快又被堅定所取代。
“即日起,若林家和沈家無生死大事,讓那邊不要再給我遞消息。”
“是。”手下抱了抱拳,轉身離開。
……
孫景宵開在海棠巷的成衣鋪子,仍舊叫繡春苑。
開業第一日,來捧場的人倒是有,許是雲錦閣珠玉在前,捧場的人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從何下手,有些意思意思就離開了,有些則是直接找借口離開,連續幾日都是如此,反響也是平平。
哪怕有孫淑婉親自有過來坐鎮,情況也沒好多少。
不隻是剛開業的成衣鋪子出現這種情況,接下來一段時間,檀香山館接連出新款,用真材實料、獨特的款式以及舒適度征服了客人,使得寶鼎閣接連好多天連一個銅板都沒進,待他們好不容易將檀香山館的樣式模仿過來,對麵鋪子裡又擺上了更新款。
於是他們隻能接著模仿,久而久之,鋪子裡的舊款也越堆越多。
還有孫家開在省城的七家糧油鋪子,若附近有喬家產業,知夏會直接去找喬懷亦合作,若沒有,她就跟趙玉珍商量著去找鋪麵開糧油鋪子,開起來後,交給趙玉珍自己來打理。
如今有了守備府為後盾,各種文書辦下來也順利。
從莊子上喊來幾個懂木工的叔伯,貨架櫃子和裝糧食的米鬥一打好,再在門口壘上一個小灶,就能開業了。
看鋪子的人也都是知夏從莊子上喊來的叔伯。
將玉米饅頭蒸上去,糧價和附近糧油鋪子持平,開業前三月,但凡來鋪子裡買糧的客人,二十斤以上送兩個又大又蓬鬆的玉米饅頭,三十斤送三個,四十斤送四個,依此類推。
再加上目前五文一斤的玉米麵也隻林記和喬家的糧油鋪子少量在賣,每個鋪子每天兩百斤,每人限購十斤,賣完就沒了。
一時間,喬、林兩家的糧油鋪子生意火爆,和蕭條的孫家糧鋪形成了鮮明對比。
至於布莊、茶樓、酒樓和胭脂首飾,年前籌備的事情太多,穩妥起見,知夏打算年後等五福和何秀梅來了省城再做安排。
不過孫家產業眾多,區區幾家糧鋪短期生意差了些,他們倒並未太過關注。
……
入冬第一場大雪過後,天氣冷的知夏都不想出門。
她將手伸向炭盆烤著。
“娘,我跟莊子上的叔伯們打過招呼了,讓他們先種個幾百畝油菜,明年春天開花的時候,可以用來招攬春遊的客人,等收了油菜籽還可以榨油,不過這榨油的法子,你之前見的比我多,知不知道大概步驟?”
“大概步驟……”趙玉珍在腦海裡回憶著,儘量不放過任何細節,“後來的就不說了,越來越先進,最開始的時候,我記得是先炒,炒了之後打成粉。”
她看向知夏。
“當然了,咱們這裡沒有那樣的設備,磨粉可以用碾子。”
知夏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