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過黃錦奉上的奏本,隻看了兩眼,瞳孔竟驟然緊縮。
奏折是這樣寫的:
十有二日夜半,關中地震。……震之輕者,房壁之類尚以漸傾,而重者則一發即傾蕩儘矣。地震之烈,以華州為最……渭南之城門陷於地中,華州之堵無尺豎……
華州!
嘉靖腦中如遭重錘,前日錦衣衛密報上那句“犯官杜延霖,陝西華州人氏”瞬間躍出,與奏章上“華州為最”四字轟然相撞!
墨字在眼前扭曲、放大,化作不祥的讖言。
恍惚間,那夜地動的悶雷,仿佛再次炸響在耳畔!
偏偏是在他傳旨論斬杜延霖時發生了地震、偏偏這地震就發生在杜延霖的老家華州。
這天地下會有這麼巧的事情嗎?莫非這冥冥之中,真有天道昭彰?
“當真是...天人感應?”
望著那封六百裡加急呈上來的奏章,嘉靖不由地有些遲疑了。
......
就在那封奏折送到禦前時,內閣值房內,賑災之議正陷入僵局。
與會的除了嚴嵩、徐階兩位閣臣以及六部七卿之外,還有工部左侍郎、人稱“小閣老”的嚴世蕃。
會議自然由嚴嵩主持,他率先開口,聲音沉重:
“奏章你們都看過了,關中遭了地震。前兩年陝西就接年大旱,歲荒糧歉,如今罹此災厄,若不及時賑災,怕是流民遍地。屆時怕不是要起大亂子。”
說著,他環視眾人,目光最終落在徐階身上:
“現在召大家一起就是要議一個賑災的法子交給陛下聖裁。少湖(徐階號少湖),你是次輔,你有什麼想法先說。”
徐階聞言起身,向嚴嵩微一欠身,語氣凝重:
“賑災首重糧秣。至少到明年春種夏收之前,要讓百姓有糧可食。災民數以百萬計,保守估算,至少需糧...六百萬石。”
“六百萬石!”徐階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六百萬石?”說話的是嚴世蕃,“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歲入稅糧不過兩千六百萬石!張口就要四分之一?徐閣老,這數目未免太過了吧?”
說著,他轉向嚴嵩,語帶不滿:“爹,您說,六百萬石,是不是太多了點?”
“這裡沒有什麼爹,有的隻有我大明朝的臣子。”嚴嵩眼皮都未抬,呷了口茶,竟直接一錘定音道:
“六百萬石確實多了點,百姓難,朝廷也難。這樣吧,就先籌一半,籌三百萬石糧食,至少能讓百姓能夠果腹。”
“現在就議一議這糧該怎麼籌,國庫這兩年都沒什麼盈餘,大家也都知道。”嚴嵩放下茶盞,繼續說道:
“天下富庶莫過於東南,以往各地賑災向來從江浙籌糧。礪庵(戶部尚書方鈍的號),南直隸和浙江兩省倉廩內還有多少糧食?”
方鈍起身回話:“年年災荒,年年從直浙調糧。今年夏天,福建大水就是從直浙調的糧,兩省休養生息不到半年,倉廩早已十室九空,哪還有餘糧可調!”
“當真一點糧食都沒有了?”嚴世蕃開口插話道。
“根據南京戶部和浙江清吏司最新的邸報,兩省的餘糧加起來不超過十萬石,不過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