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脈術與現代醫學融合研究中心”的籌建消息,在醫學界內部引起了巨大轟動。
質疑、好奇、不屑、向往……各種情緒交織。
首批核心人才的選拔通知一經發出,報名者絡繹不絕。
其中不乏各大醫院的主任醫師、留洋歸來的博士、名校教授。
履曆一個比一個光鮮。
頭銜一個比一個嚇人。
選拔地點,沒有設在任何官方機構。
就定在了“九針局”那個清靜的小院裡。
這讓不少自視甚高的專家心裡直犯嘀咕。
覺得不夠正式,不夠“科學”。
選拔當天。
小院裡難得地擠滿了人。
一個個西裝革履,或穿著白大褂,神情或倨傲,或緊張,或好奇。
秦牧坐在主位的診桌後,依舊是那身素色布衣。
神色平靜無波。
郭若毅站在他身側,負責維持秩序和協助。
他今天特意穿得正式了些,但臉上的少年氣依舊掩不住。
引來不少審視和略帶輕視的目光。
“搞什麼啊,讓個毛頭小子當助手?”
“這秦主任……也太年輕了吧,能服眾嗎?”
竊竊私語聲不時響起。
秦牧仿佛沒聽見。
他抬眼,目光掃過院子裡黑壓壓的人群,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
“選拔開始。”
“第一關,考感知。”
“不過此關者,後續免談。”
話音剛落,底下就響起一片嘩然。
感知?
這算什麼考核標準?
不看論文?不看臨床經驗?不看手術量?
秦牧不理會眾人的反應,對郭若毅微微頷首。
郭若毅會意,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道具。
不是試卷,不是儀器。
是三個顏色、質地都幾乎一模一樣的古拙陶碗。
碗裡盛著深褐色的湯劑,散發著濃鬱而相似的中藥氣味。
“第一項,盲品。”
“這三碗湯劑,基底相同,但各自多加了一味不同的藥材。”
“請蒙上眼,僅憑嗅覺和……感覺,分辨出其中藥性最‘寒涼’的一碗。”
郭若毅朗聲宣布規則。
立刻有工作人員上前,給第一位候選者——一位五十多歲、戴著金絲眼鏡的消化內科主任蒙上了眼睛。
這位主任深吸一口氣,湊到碗邊,努力地聞著。
眉頭緊鎖。
分辨了半天,他猶豫地指向了中間那碗。
“應該是這碗……氣味似乎更清冽一些。”
郭若毅看向秦牧。
秦牧眼皮都沒抬。
“錯。”
“左手邊那碗,加了極小劑量的‘黃連須’,其性大寒,已改變了湯劑整體的‘氣韻’。”
“你隻聞其‘味’,未感其‘氣’。”
“下一個。”
那位主任臉色瞬間漲紅,悻悻地摘下眼罩,退到一邊,嘴裡還嘟囔著“故弄玄虛”。
接連幾位專家上場。
有靠猜的,有試圖用西醫理論分析的,無一例外,全部失敗。
院子裡質疑和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大。
“這太主觀了!”
“根本就是瞎蒙!”
“我們要求進行客觀的筆試和技能考核!”
秦牧依舊不語。
郭若毅再次開口,聲音清朗:
“第二項,聽風辨息。”
“請蒙上眼,我會請一位誌願者從你麵前走過。”
“請感知他呼吸間最細微的雜音,並判斷其可能對應的臟腑問題。”
這次上場的是一位呼吸科海歸博士。
他自信滿滿地蒙上眼,側耳傾聽。
一位患有輕微慢性支氣管炎的誌願者從他麵前走過。
博士仔細聽了半天,遲疑道:“呼吸音……似乎有點粗重?可能有輕微炎症?”
郭若毅看向秦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