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劉毅不知道自己這便宜族叔正打算幫他拒絕,他琢磨著盧植此時已經親自開口為劉備背書,再拒絕似乎完全找不到理由。
怎麼說?
難道說你弟子字克上與我命中不合?
他眉頭緊蹙,思來想去都沒找到什麼好理由,他無奈的發現,似乎隻能接受。
劉毅歎息一聲,在心裡安慰自己。
既然無法反抗,那就隻能閉著眼睛享受。
讓我想想什麼樣的姿勢來迎接劉備進入才比較舒服,好少些痛苦和傷害
嗯
呃?
這?
劉毅換了一個思路,在接納劉備的基礎上琢磨了一會,突然發現,咦,似乎有搞頭!
風險完全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哇!
他之所以忌憚劉備,主要是因為前世的劉備不僅有野心,還會拉人。
士兵、人才、以及百姓一樣都沒放過。
但是他結合現在的情況細細一思索,猛然發現這些情況在他這裡基本不存在!
先說士兵。
如今還是大漢天下,軍力調配都有需要有朝廷的任命,所有的合法軍隊全部都是大漢朝廷的,此時就連剿滅黃巾時各豪強私募的軍隊也已經全部被責令遣散。
刨掉了非法的私兵,再說合法的郡兵。
縣級帶兵跨境需要郡級許可,郡級跨境需要朝廷授權,起碼靈帝在世中央權威猶在的時候,誰要是沒有授權就敢帶著士兵亂跑無異於叛亂。
所以起碼在五年內,劉備要脫離他麾下隻能淨身出戶,想帶走軍隊那是想都不用想。
再說人才。
都說劉備挖人牆角,實則不然,最起碼前世劉備在前期沒這樣乾過。
曆史上劉備前期麾下的人才構成隻有三種。
一種是一開始就跟著他的,例如關、張飛,簡雍,還有一種是原本沒有官職被人推薦的,例如徐庶,最後一種就是前任掛了接盤接過來的,例如糜竺、孫乾。
其實按照漢朝目前的傳統,除了朝廷征召,或者主官主動舉薦放人,其他時候很難出現屬吏背棄主官改投他人的情況。一旦出現這樣的情形,往往會被打上背主之人的標簽,遭到世人的唾棄。
為何呂布後來被罵那麼慘而同樣投靠過很多人的劉備卻沒人噴?
就是因為呂布是丁原的主簿,是門下屬吏,這個官職是由丁原直接任命的,是從屬關係,因此呂布背刺了丁原之後就背主之人。
而劉備不同,他曆任官職從來沒有做過誰的門下屬吏,不管事實上如何,但是職務名義上由朝廷任命,隻需要忠於漢室即可,與其他人隻不過是上下級的關係而已,因此劉備才沒有被打上叛主的標簽,最多算個上下級不合。
正因為屬吏不得叛主,所以不管是陶謙的屬官還是劉表的屬官,都是在自己的“主公”去世之後,從屬關係解除,才投靠的劉備。
所以,劉毅覺著隻有他掛了,劉備才能有機會接他的盤。
然而他現在還很年輕,又有實力,除非被人陰死,否則掛掉的可能性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