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到了大成之後他的境界紅利就吃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水磨的功夫。
小小自戀了一把之後,劉毅將心思回歸到正事上來,他環視了一圈按文武分列兩側的麾下骨乾,心裡頗有些感概。
時隔一年半,他終於從一個“三無人員”變成了“四有青年”,手下終於不再是小貓兩三隻,而是群英薈萃,像模像樣了。
這些人中,有些已經經過了考驗,證明了自己是名副其實的“曆史名臣”,而有些,卻還沒有表現的機會。
現在,機會來了!
劉毅麵色一正,肅聲道“諸君聽令!”
他沒有和手下商量戰術的想法,因為具體的戰術他已經和程昱及陳登開小會商議過了,而且說實話,以他現在手頭上的實力,根本不需要玩什麼奇謀險計,直接堂堂正正的碾壓過去就可以。
“令,長史程昱,隨軍出征!”
在他的右側最上首位置的一人起身離席,快步走到中央位置,躬身道
“長史程昱,領命!”
此人正是文官之中官階最高,同時也是年齡最大的存在,長史程昱。
說實話,年齡大還是有些優勢的,如果不是程昱年齡夠長,即便他有才有名,劉毅也不敢一下子就把他放在長史這麼高的位置上。
若是一個同樣年輕的人,寸功未立就爬到了那些老下屬的頭上,他們心裡肯定會很有想法,但如果是個年長者,他們心中的抵觸情緒就會小很多,就好像年齡大的就不會是沽名釣譽之輩一樣。
不過程昱到底是老辣,他似乎是猜到了劉毅可能會有壓力,在擔任長史之後的一周內就把劉毅麾下的文臣都拜訪了一遍。
然後他們就從,“府君怎麼讓這個人一下子就做了長史啊!”,變成了,“府君好棒棒,居然能請到這麼厲害的人做長史!”
畢竟唯一能和程昱一較高下的陳登現在還比較稚嫩,除了他之外,其他文官都差了程昱一籌。
不僅如此,程昱在折服了文官之後便開始進行他長史的工作,很有分寸的沒有拜訪任何武將,其中的尺度之準,劉毅隻能說一句,真不愧是被曹操評價為,“知進退,善處事”的程昱。
劉毅見程昱領命後便繼續說道
“命主簿陳登,留守劇縣,代吾行事!”
坐在程昱下首的陳登立即領命。
留守人員劉毅思考過好幾遍,最終還是決定讓陳登主持。
因為陳登不僅僅政務出色,軍事上的天賦也是一等一的,這裡說的是天賦,不是修為。而且現在陳登主持的興修水利以及勸農桑事乾的非常不錯。
那些被俘虜用來服勞役的黃巾降兵乾起活來的效率還是很高的,短短的兩個多月,已經修好了一條渠,墾出了近萬畝荒地。
他在劇縣的時候還好些,可以兼顧兩頭,但是如果跟著大軍出征,勢必要影響現在已有的成果。
劉毅思慮再三,還是覺得種田發育更重要一些,現在打仗有朝廷支持,不夠軍糧可以從臨郡調撥,等過了幾年,可就要實打實的靠自己了,到時候有糧才能有兵,而沒兵
那就是個弟弟!
所以劉毅還是覺得把陳登留守比較妥當,既然陳登必須要留下來,那麼順手把坐鎮後方的任務擔起來也沒什麼毛病。
因為除了令書以外的其他的幾個重要心腹,他都要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