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
張飛雖然也讀過書,但他不是對鬼神敬而遠之儒生,還是比較相信神明的,再說…除了這個原因,他也想不出什麼彆的理由。
“府君,這難道是方才蛾賊胡言亂語才惹來了天罰?”
張飛側身看向劉毅,雖然句式是問句,但他麵色嚴肅,語氣篤定,很明顯是認定了這個想法。
“天罰?”
劉毅忍不住重複了一遍。
其實對於黃巾居然會搞這麼一出,他自己也挺納悶的,直到剛才方稍微理出了點頭緒。
原本在意外陣斬徐和之後,他便立即推翻了原先計劃,決定先穩一波,不立即乘機進攻,等黃巾撤退了再選擇攻擊的機會。
彆的地方的黃巾是啥樣劉毅不清楚,但這麼長時間的打交道,青州黃巾是什麼尿性他還是很了解的。
一句話概括。
見大利而忘命,臨小危而惜身。
如果說他隻憑借這一年來和黃巾打交道就得出這樣結論未免太過武斷,那麼青州黃巾曆史上的表現則便是讓劉毅對其蓋棺定論的最後一……一塊巨石。
舉個典型的例子。
前世曆史上青州黃巾缺糧,等到餓的實在沒辦法了才決定找一家動手,選來選去,最後選了一個看起來最菜的。
孔融。
而且還不是攻打……是勒索。
但人家孔融好歹是正牌孔家子弟,不到萬不得已怎麼可能會答應這種會掉聲望的要求?
果不其然孔融義正言辭拒絕了。
可光嘴上放狠話又解決不了問題,打吧還是算了。
就手上這點人,光守城就已經捉襟見肘,主動出擊?嗬嗬萬一敗了,讓黃巾起勢,估計連守都守不了。
孔融對自己在軍事上是什麼斤兩還是有數的,知道憑借自己手上的萬餘兵力是絕對打不過外麵圍城的十萬黃巾的。
所以他決定求援。
找誰呢?
孔融把認識的人給捋了一捋,突然發現他似乎並沒有多少選擇的空間,能求援的隻有一個人。
那便是時任平原相的劉備,劉玄德。
孔融倒不是覺得劉備有多厲害,在他認識的人之中劉備甚至連前五十都排不上,之所以選擇向劉備求援,原因其實隻有一個。
夠近。
其他有餘力前來救援的人都離的太遠,等遣使過去再到對方派兵趕來,這一來一回必然費時糜久,估計城早就被破了,說不定連墳頭草都老高了。
所以孔融壓根就沒得選,隻能派人去向距離北海國隻有不到六百裡的平原相劉備求援。
而劉備接到孔融的求援之後,大為驚訝,說出了一句被史書所記載的話,“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
這句話被後世普遍解讀為受寵若驚的意思,劉毅在前世看到這段被反複提到的話時,也是以為當時劉備要表達出的是驚喜之情,意思是“你大名鼎鼎的孔融居然還聽說過我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