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動作結束之後,立刻將杠鈴放好,然後馬上銜接【負重啞鈴分腿支撐】,這個訓練動作可以鍛煉提高雙腿的【剪絞】速度。
國內專家對於短跑技術有一個相當形象的描寫:人體的下肢動作就好像是一個以髖為核心,雙腿像剪刀一樣進行“剪絞”的過程。
【剪絞】的速度越快,便代表後蹬、折疊、前擺、送髖、下壓、扒地等,這一係列的跑動技術動作循環周期越短,跑動速度自然就越快。
【變阻單腿蹬踏跳箱】+【負重啞鈴分腿支撐】,是同一組訓練裡的兩個動作內容。
這一組訓練動作完成後,短暫的休息2分鐘,便立刻進行下一組動作:【負重變阻曲髖早安式體前屈】。
在進行這個動作時,最好保持膝蓋不彎曲,完全以髖關節為主導,可以很好地刺激伸髖速率,同時也能訓練到背部肌群。
做完這一組動作,文浩重重的吐了一口氣。
因為天氣的緣故,導致暫時無法進行室外場地訓練,室內場地訓練的效果又不如室外,所以他便主動增加了力量訓練的強度。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體育運動員的訓練便一直遵從“三從一大”原則,即: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堅持大運動量訓練。
隻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很多一線教練都對“三從一大”原則,尤其是對“大運動量訓練”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這些理論知識不紮實的一線教練,將“大運動量訓練”理解等同於增加訓練時間,由此導致給運動員運動每天安排6~7個小時,甚至是更長訓練時間的事情屢見不鮮。
這種不科學的訓練方式長時間進行,就必然會導致運動員陷入過度疲勞的狀態,並且後勤的營養、理療保障等方麵又跟不上,便無限放大了運動員的受傷風險。
不過這種原則性上的訓練路線偏離問題,文浩是不需要擔心的。
黎慶是國內少有的科研型教練,尤其是這一世為了把握住自己這個天才少年,他對於歐美先進訓練理念的學習進度,比原時空快了好幾年。
以他現在的執教水平,不說文浩了,隻要章培萌不像原時空那樣犯渾,兩年內跑進10秒10,完全不是問題。
回國之後,耐克那邊的商業代言季度)費和亞運會獎金也陸續到賬了,文浩也多次向競管中心打了申請報告,目前一隻以他為核心的複合型團隊正在建立。
複合型團隊以文浩為核心,以黎慶為主管教練,搭配助理教練、科研、體能師、物理治療師、按摩師、心理谘詢師、營養師等。
當然這些人員也並非完全對文浩個人負責,比如跟他同為黎慶門下的胡愷和章培萌也能“享受”到,至於後續是否要往裡麵添加運動員,既要看競管中心的安排,也要看文浩是否願意接納。
畢竟這支複合型團隊,人才調度調度雖然是競管中心負責的,但資金的主要來源卻是田協從文浩身上拿走的那部分商業代言分成。
這叫“取之於文浩,用之於文浩”。
除了這些專項保障人員外,更加先進的訓練、科研、理療和康複儀器設備,也源源不斷的從國外或國內的各個地區運來。
每看到一台新的儀器設備,黎慶臉上的笑容便更加濃鬱一分。
從上世紀80年代當國家隊助理教練開始,他還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呢!
訓練結束後的第一時間,物理治療師、按摩師便立即采用各種昂貴而先進的理療和康複儀器設備跟進,對他的身體進行醫療保障。
因此文浩現在也被競管中心的領導們戲稱為“吞金巨獸”,自冬訓開始後砸在他身上的資源總和,甚至都已經超過了劉翔。
關鍵這些資源就算舍不得,也得狠心砸下去,因為在2006年這一整個賽季,文浩已經用自己的表現征服了田協的領導們。
更何況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如果舍不得資源去“養”,萬一到了“用”的時候,達不到預先設想的效果,那豈不是白折騰了?
並且隨著冬訓的深入展開,文浩的很多項訓練數據都呈現出了迅猛上升的態勢,田協高層那原本就隻占極少數的反對聲音,也隨之銷聲匿跡了。
一切,都在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