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送外賣!
貞觀元年,正月初二,宮保今日要正式拜王珪為師。
一大清早,福伯便將宮保給喚了起來,開始與他講述今日拜師禮的流程。
唐代以前,拜師禮並無固定禮儀與流程。
而從大唐開始,便有了正式的拜師禮。甚至《通典》之中,對於皇太子如何拜師,都有了詳細規定。
師徒關係,在這個時代,可是僅次於父子關係的,正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拜師自然是件大事。
當然,這指得是王珪這般士族身份而言,像錢金寶拜師宮保,那當眾磕了頭,便算是禮成了,沒有那麼多禮儀。
憑王珪的身份地位,收宮保為弟子,自然不能如此隨意,要大宴賓客,以為見證。
福伯給宮保交代拜師的流程,卻聽得宮保一個頭兩個大。
繁瑣,實在是太繁瑣了。
他今日需著青衫,手捧拜師貼,跪與堂屋外。
再由福伯引領,正衣冠,入堂屋,當著賓客的麵,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後是拜王珪,三叩首。拜完王珪,宮保向王珪呈上拜師貼,贈送六禮束脩。
之後是王珪訓話,賜名之類。
行過拜師禮後,宮保還要按王珪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淨手”。
代表淨手淨心,去雜存精。
最後一道程序最讓宮保蛋疼,那就是王珪要手持朱筆,以朱砂在他的眉心點一顆像痣一樣的紅點,此為“朱砂開智”,意為開啟智慧,目明心亮。
宮保甚至一度認為,莫不是福伯在捉弄自己?
眉心點一顆紅痣,那不是女人才會做的事情嗎?
這當真是拜師禮的一部分?
宮保不懂,也不敢問……
福伯與宮保絮絮叨叨了半個多時辰,直到宮保再三保證自己記住了,才放其離開。
偷偷抹了把額頭上浸出汗水,宮保也不敢再耽誤時間,匆忙向夥房行去。
今日午時,便要在後衙外院大堂,進行拜師禮,之後自然還有席宴。
說起來,唐人士族,很是喜歡舉辦席宴,這一點從後世國寶書畫《韓熙載夜宴圖》中,便能一斑窺豹。
宮保聽聞拜師禮後還有宴會,自然當仁不讓,接過了烹製宴席菜肴的任務。
他打的小算盤,便是打算借這次宴會,將自己的廚藝給推銷出去,以此來爭取外賣席宴的訂單。
當然,宮保還是要臉麵的。
他自然不會傻乎乎的跑去與那些賓客們說,這是自己想賺點零花錢,讓那些賓客到他這裡來訂餐。
這種事情,好說不好聽。
雖然唐初並不禁止官員經商,但做餐飲外賣,似乎也算不得上台麵的買賣,又如何能講得出口。
就算宮保他不要臉麵,王珪也是要臉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