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時節_蜀北往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秋冬時節(1 / 1)

蜀北往事!

前幾日,閒來無事,便問自家長女,問她屬於我們蜀北這座城市的各個節日。

長女一臉茫然,隻知道放假的那些日子才算得上是節日。

其實,我們蜀北有著千百年的曆史,在數千年的傳承中,自然也形成了一套屬於她的特殊風俗民情。

以前,在除夕前的一個月開始,家家戶戶便要準備過冬過節的東西。

記憶中最讓我深刻的便是醃製臘肉。

從我出生以後有記憶開始,每年到了金秋十月,家家戶戶便會將地裡的紅薯挖回來,換上蘿卜種子種上。

一部分紅薯會被洗的乾乾淨淨,每天將紅薯放在鍋裡蒸熟,然後給豬圈裡的年豬舀去喂上。那時候每天蒸煮紅薯的時候,便也是孩子們最幸福的日子,因為那些紅薯孩子們也可以吃,剝了皮又香又甜。有時候吃膩了紅薯,孩子們也會將紅薯扔在鍋爐下麵,讓滾燙的熱灰將紅薯煨熟。

除了將紅薯這樣在大鍋裡蒸熟,有的家庭還會將紅薯做成各種各樣的零食。

比如將煮熟的紅薯去皮切成條,在陽光底下曬乾,做成黃澄澄的紅薯乾,這種紅薯乾可以直接吃。又比如將洗好的生紅薯切條曬乾,用來熬稀飯,放點蜀北這座城市特有的土酸菜,一碗香噴噴的“紅苕夾子酸稀飯”便好了。這種煮熟的乾紅薯條吃起來香甜可口,很有嚼勁。

也有巧手的蜀北農家小媳婦,她們會將紅薯、土豆去皮切成條,過水晾涼,做成炸紅薯條、土豆條。或者將紅薯做成炸紅薯丸子,方法似乎就是將紅薯去皮蒸熟碾成泥,再合著澱粉或者是蘿卜蔬菜,再在油鍋炸熟。還有些過壽或者喜、喪席也會將紅薯放在碟子裡用來蒸肉,這種紅薯中和了農家肉的油膩,又自帶香甜軟弱,香味十足,帶著濃濃的蜀北風味。

隻不過因為我奶奶不會做飯,我媽忙於農活,以前米飯都沒熟都已經出鍋了,也極少去做,小時候的我們經常也隻是看著鄰居餐桌上的各色小吃吞著口水而已。

最讓我記憶深刻便是有一年臘月,因為想吃炸酥肉,便去了爸爸那邊的奶奶家,和比我大兩歲的堂哥搗鼓了半天的麵粉,炸了一盆半生不熟的“麵疙瘩”。結果不知道是因為麵粉沒和均勻,還是因為鍋底被粘住了,最後那熱油四嘣,濺起來的油點子把我給燙了好幾個疤。那年春節,我沒少被親戚們笑話,一個“體麵”年也沒能過到。

每當家裡的紅薯喂完了豬,也該到了殺年豬的時候了。

每到殺豬的時候,我奶奶或者是媽媽就會買回一些黃紙香燭,在豬圈的巷子裡點上香蠟紙燭祭拜“圈神”。聽奶奶說每個地方都有神仙會保護農民取得豐收的喜慶,比如保佑養豬平安和順的“圈神”、保護做飯香甜可口,健康長壽的“灶神”、保護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的“天神”、保護住宅安寧、幸福快樂的“門神”等等。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其實那根本不是迷信,而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對幸福安康的一種期盼。

殺年豬便是小時候我們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

這一天早上,大人們早早地便起了床。

家裡的幾口大鍋都被燒上滿滿的幾鍋熱水。離家不遠的田埂上也會挖出一個地鍋,燒上熱水,以便於“燙”出一個白滾滾的大年豬。

小時候,我最想要的便是豬頭上的那個“豬八戒”。

傳說豬八戒成神以後,為了紀念自己成為凡間“二師兄”的那些日子,他便化身為家家戶戶年豬的守護神。

每一頭年豬的腦袋裡都藏著一隻“豬八戒”。隻要小孩子取下那隻“豬八戒”,做成骨頭項鏈,二師兄豬八戒就會守護這個孩子平安長大,因為豬八戒最開始在人間的時候是以豬妖的身份出現,有的地方也把這個叫做“野豬精”或者是“豬精”。前幾天閒來無事,我在某寶上搜索“豬精骨”,果然還找到了這個東西,隻不過它已經換了個名字叫做好聽的“豬驚骨”,是可以給孩子們保平安的。

小時候,最想讓爺爺奶奶用斧頭敲開的東西,二十多年都沒有完成,可最後當它真正能夠唾手可得的時候,我已經過了當年的那個做夢的時光了。

人果然是得不到的東西才會覺得彌足珍貴!

奶奶說,豬眼睛吃了最明亮,可是小時候的那些時光裡,我從來沒有覺得那些豬眼睛有多麼漂亮,反而覺得那些豬眼睛、豬腦髓和豬內臟是天底下最恐怖的東西。

每年殺豬,我最喜歡的便是那些豬血,或者是加工的“血皮!”這種血皮是用了新鮮的豬血合著麵粉,然後在大鐵鍋上烙熟,然後切成大拇指長短、寬度的薄皮,厚度約1毫米。厚了容易壞點,薄了煮出來味道不怎麼好,而且沒有韌性,容易糊湯。攤好了血皮以後,一定要乘著大太陽天,將它們曬乾,用來煮麵條或者是做白菜血皮湯,味道非常不錯。

我長了這麼大,唯有一年見我媽媽做過這種血皮。

殺了年豬,剩下的便是製作香腸和臘肉。那些紅白相間的臘肉被放在大“黃桶”醃製(蜀北農村一種木質的大桶,深約1米左右,直徑寬約12米—15米,用鐵絲或者是竹條箍製,常常設置有木蓋!用來盛糧食。)

等那些臘肉醃製好了以後,便會將他們放到“火堆”旁邊熏製。蜀北氣候寒冷,是整個巴蜀之地的門戶,屬於秦巴山脈,每家每戶都會在家開辟一個角落或者拿出一間房子用來烤火和熏製臘肉。

在蜀北,最好熏製臘肉的樹枝便是桑枝和鬆柏。

作為巴蜀之地的川北重地,蜀北曾經也是蠶桑大戶,這裡的桑樹曾經遮天蔽日,那些桑果便是孩子們最美味的零食,隻是現在那種傳統的小農經濟因為城鎮化的加劇,那些蠶桑種植養殖早已經被廢棄了。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沒有見過桑樹了,曾經那些“桑葉玉米饃饃”“桑葉水泡甜柿子”等等都已經成了一種回憶了。

鬆柏在我們老家還是比較常見!

兩種樹木交錯相生,讓整個蜀北的冬日都有綠色。

很多年前的幾個冬天,我去了蘇北和東北。一過秦嶺,便覺得天都變了一個顏色,那些樹木大多都是落葉喬木,一到了冬天,寒風刺骨,大雪紛飛,見不到什麼綠色的植物。

但是在蜀北,因為有了秦嶺那座天然的屏障,這裡一年四季都是綠油油的,充滿了生機。

所以在我的印象之中,蜀北的臘肉總是比其它地方要香的多,大概就是因為那些桑植、鬆柏的家鄉味道吧!


最新小说: 攬腰!失控!清冷大佬親到紅溫 這遊戲也太逆天了 兩眼一睜就是殺,都重生了磨嘰啥 我才不想高攀你 夜色荒誕 相錯亦是緣 女帝送我去和親?百萬大軍踏皇城! 銜珠 大夢萬古,我的修煉變質了 全民大航海:我是最強航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