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繼位為汗三_箏歌(清穿皇太極)_线上阅读小说网 

144 繼位為汗三(1 / 1)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參與軍政

皇太極繼位為汗之後,與十四位貝勒議定君臣之間的禮儀,並且盟誓昭告天地。誓詞賦予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三位大貝勒教訓子弟的特權,他們對阿巴泰、阿濟格等十一位“子弟貝勒”,有管教之權、轄束之權,如果這些貝勒藐視代善三人,則將短命而亡。

1626年天命十一年農曆十月初,代善和阿敏等八位貝勒,率精兵一萬,往攻蒙古喀爾喀紮魯特部,生擒巴克貝勒父子及喇什希布、戴青、桑噶爾寨等十四貝勒,斬鄂爾塞圖貝勒,俘獲其子女人民牲畜之後返回。

1627年天聰元年正月初一,後金國舉行新年朝賀儀式,皇太極居中,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分坐其左右,四人並肩端坐殿上,接受群臣叩拜。

1629年天聰三年農曆十一月,皇太極親率大軍征明,嶽托與濟爾哈朗率右翼軍夜攻大安口,毀水門而入,擊敗馬蘭營援兵於城下。代善和莽古爾泰夜入禦帳,不許諸貝勒大臣入內,與皇太極密議說,我軍深入敵境,勞師動眾人困麻煩,即使攻入明朝邊境,也是敵眾我寡,建議皇太極立即班師回朝。皇太極雖不滿,但麵對兩大貝勒的共議,又不得不做出讓步。當天深夜,嶽托、濟爾哈朗諸貝勒一起給代善、莽古爾泰施加壓力,最終使代善與莽古爾泰收回成議,之後五戰皆勝。後金軍進逼明都北京,代善率領兒子嶽托擊敗明朝援兵。

南征北戰

參見詞條大淩河之戰

1631年天聰五年農曆八月,代善與子嶽托率正紅、鑲紅二旗兵丁,參加了皇太極發動的進攻大淩河之戰,父子分領本旗兵攻城之西麵。金軍圍城曆時三月,擊敗總兵吳襄等來援明兵四萬,生擒監軍張春,迫使糧儘援斷的大淩河總兵祖大壽開城投降。當時被擒各明朝官員都跪拜在地上,唯獨獨張春不跪。皇太極大怒,拉弓想要射死張春,代善勸諫說“這個戰俘想以死成名,何必殺死他成全他”於是,皇太極對張春置之不理。

1632年天聰六年年初,代善主動要求放棄自己與皇太極平起平坐的特權。在他的堅持下,皇太極最終同意將代善和莽古爾泰的座位低於自己,分彆坐在他的左右。

1632年天聰六年農曆四月,代善跟隨皇太極討伐察哈爾,越過興安嶺之後,聽說林丹汗逃往遠處,於是後金軍轉移目標攻取歸化城,大同、宣府,與沙河堡、得勝堡、張家口諸守將議和之後返回後金國。

1634年天聰八年農曆五月,代善又跟隨皇太極進攻明朝,兵出榆林口,至宣府邊境外,分兵從喀喇鄂博攻占得勝堡,從朔州進取馬邑,在山西大同會師之後返回。

遭受斥責

1635年天聰九年農曆九月,因為代善私自設宴款待,並饋贈財帛給怨恨皇太極的姐姐哈達公主,皇太極登門責問代善是何居心。之後,皇太極召集諸貝勒大臣會議,羅列代善一係列罪名,並予以當麵斥責“古往今來,無論強大的君主,幼小的君主,擁戴為君的,都是君主。既為君主,就要一統製令,怎能不分輕重而今,正紅旗代善所統貝勒等輕視君主之處太多。大貝勒以前隨我征伐明國,違背眾貝勒意願欲中途回軍。出征察哈爾時,又固執欲回。此外,賞罰不公,偏袒本旗。我喜歡的人,他討厭,我厭惡的人,他喜歡,這不是離間相互關係嗎”

皇太極在曆數代善罪狀後,宣布閉宮不出,要眾貝勒另選他人為君。於是眾貝勒集議,給代善定罪,並跪請皇太極親政。眾貝勒一致譴責代善蔑視汗王的行為,擬革去大貝勒,並削和碩貝勒職,奪去十牛錄人口。皇太極給予從寬處理,免革貝勒職,免奪十牛錄人口。代善被責以後,克製退讓,自居臣僚。

壓抑晚年

1635年天聰九年農曆十二月,代善和諸貝勒再三勸進,擁戴皇太極為帝。當皇太極要諸貝勒立誓以表忠心時,因為代善年邁,命令他可以免去立誓,代善卻堅請參與盟誓。經皇太極同意後,代善對天立誓說“代善誓告天地,自今以後,若不克守忠貞,殫心竭力,而言與行違,又或如莽古爾泰、德格類謀逆作亂者,天地譴之,讓代善不得善終。“

1636年崇德元年農曆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建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冊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禮親王,其子嶽讬為和碩成親王,世襲罔替。農曆五月,代善第三個兒子薩哈廉病逝,皇太極特意和代善、嶽托去渾河觀看漁獵,以解代善之憂。八月初十日,皇太極就諭令鄭親王濟爾哈朗等集議嶽讬之過,議定的五條罪狀中第一條便涉及代善。儘管這些罪過缺乏根據,難以成立,可是諸王竟將此定為大罪,擬處死嶽讬或“籍家”。後來皇太極下諭,嶽讬免死釋放,革王爵為多羅貝勒,罰銀一千兩。同年冬,代善跟隨皇太極討伐朝鮮。

1637年崇德二年六月二十七日,皇太極命追論征朝鮮時諸王大臣違犯軍紀之過。法司給代善定了六條罪一、違令多收十二名侍衛;二、誣稱係吏部車爾格令其多收;三、明知多收侍衛而說不知;四、以戴翎侍衛充當使令下役;五、違製在朝鮮王京養馬;六、妄遣家丁私往造船處。法司擬議革代善親王爵,罰銀一千兩,馬匹人丁入官。皇太極召集王公貝勒大臣,當眾宣布這些罪狀,羞辱以後,“悉宥之”,但卻斬殺庇護其主的戶部參政恩克。

1638年崇德三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代善自行檢舉說“我延誤了排班,可以送去法司審擬。”法司審理核實定罪,被皇太極赦免。

1639年崇德四年農曆五月,傳來代善的兩個兒子嶽托和瑪占率軍征明均歿於軍中死於1638年,崇德三年。噩耗傳來,代善下馬倒地痛哭,良久,皇太極命左右扶代善上馬,且哭且行的過程中,代善再次哭倒於馬下。喪禮過後,因代善家居痛悼,農曆十一月十四日,皇太極率諸福晉,和代善以及諸貝勒、文武官員等,去葉赫狩獵,農曆十一月十六日,至拜虎地方折回。時值冬至祭天日,打獵來到一個叫盈格的地方,代善騎在馬上射獐子,馬匹跌倒導致代善腳部受傷,皇太極策馬至前,下馬親為代善包紮,以金巵賜酒,飲畢歎道”朕以為兄長年高不可馳馬,兄長奈何不自愛“於是停止射獵,返回盛京途中,命代善乘輿緩行,日行十五或二十裡。

擁立順治

1643年崇德八年農曆八月九日晚,皇太極突然駕崩。最有可能的繼承人有三位,一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他有其父擁有的強大的正黃、鑲黃二旗作後盾,他自己南征北戰二十年,軍功卓著,先後榮任和碩貝勒、和碩肅親王,並統攝六部至中最重要的戶部,且豪格在八旗王公大臣中還享有比較高的威望。另一是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他擁有自己的正白旗和弟弟多鐸的鑲白旗,人馬眾多,因長期受到皇太極的寵待,還得到了不少老臣的支持,所以勢力相當強大。再一位和多年前一樣還是代善,雖然代善雖已退居幕後數年,但他擁有正紅、鑲紅二旗,曾經統兵出征吒叱風雲三十年,為後金清國的建立與強大,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在八旗王公中,他資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碩讬、瓦克達、阿達禮、愛新覺羅羅洛渾、滿達海等一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兒孫,勢力其實是最強大的。在議立新君的過程中,兩黃旗的主要大臣欲立豪格為帝,兩白旗擁戴多爾袞。

皇太極死後的第五天,即農曆八月十四日,代善召集議政王會議,共同議立嗣君。在會議過程中,多鐸提出“不立我,論年紀,應當立禮親王代善。”

代善說“睿親王如果應允,當然是國家之福;否則,豪格是皇帝的長子,當承大統。至於我,年老體衰,難得勝任。”

多爾袞一看自己和豪格都不會得到一致擁護,於是,他提出一個折衷方案,即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為帝,由濟爾哈朗和他自己輔政。當諸王貝勒會議通過折衷方案後,代善立即召集所有文武大臣、王公貴族共立誓書,昭告天地。1643年崇德八年農曆八月二十五日,6歲的福臨正式舉行登基典禮,繼承了皇位,年號順治。

因病去世

順治初年,多爾袞攝政,排斥代善,代善又年事已高,遂在家閒居。1648年11月25日順治五年十月十一日,代善在北京的禮親王府病逝,葬在他的世襲領地北京西郊香山腳下的正紅旗村。

代善的家庭得到一萬兩兩銀子的賻儀,朝廷為代善立碑紀功。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追賜諡號為“烈”。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入祀盛京賢王祠,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配享太廟。

夏允彝“東國乃能恪遵成命,推讓其弟。又能為之扡禦邊圉,舉止與聖賢何異,其國焉得不興”

董崇如“東國部主歲老,其子某雄鷙非常,才略不出曩霄公之下,將來邊警尚未已也。”

李民寏“奴酋死之後,則貴盈哥必代其父,胡中皆稱其寬柔能得眾心雲。凡得罪奴酋,臨殺,貴盈哥多有救解雲。其威暴桀驁之勢,必不及於奴酋矣。”

康熙帝“忠冠當時,功昭後世。”

昭梿“是二人為明臣仆,乃推尊烈王至此,當時神武英略,洵可知矣。”

劉小萌代善幾十年披堅執銳,戮力疆場,立下汗馬功勞,在國家政治活動中同樣立有安邦定國的勳勞。

朱誠如代善在哈赤去世後,以及皇太極去世後的兩次爭嗣鬥爭關鍵時刻,敢於直言,使入關前兩代嗣位得以順利進行,穩定了清入關前統一的大局。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資本家假千金,搬空家產嫁糙漢 拜師須菩提,征戰諸天 強製愛!在快穿世界和老板談戀愛 驚溟俠記 勢師 穿越七零,強撩科研大佬拐帶仨娃 戰國小大名 神醫下山:美女總裁非我不嫁 刺客與書生 逼我做妾?我掀了破落國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