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再次出發,浩浩蕩蕩駛向省城。
車中,秦淳一直在思索第三個人魈的下落,他預感到,這個人即將現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秦淳返回途中,幾千裡外的北平城裡,一場密謀正在展開。
這裡曾是這片土地上的權力中心。
然而,隨著辛亥年的一聲槍響,清廷覆滅。
如今這裡已失去昔日輝煌,隻是遜帝的住所。
昏暗的房間裡,兩人正在低聲交談。
一個聲音年輕,另一個聽來蒼老。
可兩人的聲音都尖細異常,像是宮裡的太監。
“老祖宗,玄魁王爺逃走了,其他韁屍都被殺了,我們的計劃又失敗了。”
年輕的聲音先開口。
片刻後,蒼老的聲音緩緩響起:
“又是那些茅山道士乾的?”
“是的,老祖宗。聽說這次是他們的五長老計樺親自帶人出手,連玄魁王爺也是被他傷了。”
年輕的聲音充滿憤怒。原本他們打算出麵收服玄魁,再與段芝貴談判,結果全被茅山的人攪黃了。
“彆生氣,憤怒隻會擾亂心神。一次不成,還有下次。”
“我一直說,大清,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
“老祖宗教導得對,剛才是我失態了。”
年輕人態度誠懇地認錯。
“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
“我記得當年和法蘭西人在安南打仗時,死了一位王爺。”
“他死時心有不甘,氣還沒散,差點當場屍變,後來就草草埋在了安南。”
“現在我想,不能讓這位王爺客死異鄉,應該把他接回來,落葉歸根。”
蒼老的聲音說完這段往事,年輕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老祖宗,那我這就去辦。”
“不,這事讓烏侍郎去辦。順便叫上小王爺——當年老王爺最疼他父親,一直遺憾沒能看到他成家立業。”
“小王爺作為晚輩,理應為先人儘一份心。”
“還是老祖宗想得周全。”
年輕人奉承了一句,但那蒼老聲音的主人卻未露出一絲動容。
“彆耍嘴皮子了,趕緊去辦。”
“老祖宗,我這就去!”
“記住,這事一定要請個厲害的茅山道士。我看留在北平的千鶴道長就不錯,是茅山正統,一定能辦好。”
“是,老祖宗。”
吱呀——
門被推開,一個年輕人快步走了出來,身穿太監服飾。
借著陽光,那蒼老聲音的主人終於露出了真容。
是個看起來風燭殘年的老人,頭發花白,腦後拖著長辮,穿著太監總管的衣袍。可他的眼神卻銳利有神,隱隱透著精光。
“茅山,這回先向你們討點利息。”
夜色中的京城格外寂靜。
還是那間昏暗的屋子,此刻點燃了幾盞燭火。
一老一少兩名太監仍在其中。
“事情都安排好了嗎?”
燭光搖曳,映得老太監臉色更加陰沉。
“都辦妥了,我已經通知烏丸,讓他轉告小王爺。”
“日落前,小王爺回了話,他同意了,隻是……”
年輕太監語氣有些猶豫。
“隻是什麼?”
老太監聲音冰冷。
“小王爺說,去安南路途險路遠,沿途盜匪眾多,希望朝廷能派兵護送。單憑他手下的人,恐怕難以成行。”
年輕太監說完,老太監沉默了一瞬。
過了一會兒,他才開口:
“小王爺倒是聰明,年紀輕輕就想到了這點,果然繼承了老王爺的智慧。既然他要兵,我就向皇上請旨,調些兵給他。”
“正好老王爺在地下躺了這麼多年,很久沒見活人了,就找些人去陪陪他吧!”
年輕太了老太監的話,略顯遲疑,不安地說道:
“老祖宗,自從辛亥年後,袁賊逼宮退位,咱們大清手中已無兵馬可用,剩下的高手還得保護皇上,實在抽不出多少人手了。”
“如果隻帶這麼點人去,奴才擔心小王爺不肯動身去安南。”
“再說,陪老王爺的人若太少,恐怕壓不住那些名門正派,老王爺在那邊也難成氣候。”
“你這小機靈詭說得倒有點道理,讓我想想。”
老太監沉默下來,燭光搖曳,映得他臉上的表情變幻莫測。
年輕太監屏住呼吸等待,屋內一時寂靜無聲。
過了許久,老太監仍一動不動,年輕太監幾乎以為他已經死了。
又過了一會,老太監緩緩開口:
“去安南,來回必定經過桂省。”
“我記得桂省都督還是陸榮吧?他是忠臣,當年為大清拚命流血,朝廷也沒虧待他,讓他坐穩都督之位,權勢一方。”
喜歡港詭:我,茅山天師,黃金重瞳請大家收藏:()港詭:我,茅山天師,黃金重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