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夜緩緩來到一位龍眉虎目,威武不凡,眉宇中暗藏殺氣和韌性的帝王麵前。
就是這位了!
“大明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曾言:異日安國必燕王”
“清沙漠者燕王也,朕無北顧之憂矣。”
“您是大明第三位位皇帝,大明朝開國皇帝第四子,曾在平定天下過程中立下不世之功,後更是奉天靖難,登臨九五至尊之位!”
“您出生於戰亂之中的應天府,彼時天下未定,群雄爭霸,大敵陳友諒兵鋒極盛!你的父親朱元璋,當時因為軍情緊急,甚至都來不及對你的降生投以過多關注。”
“直至七年後,明太祖朱元璋稱帝,祭告太廟,才終於開始為自己的的兒子取名,此時身為第四子的你被命名為棣!”
“你從小便在父親的要求下,接受嚴苛教育,哪怕身份尊貴,也需要和兄弟們一起穿著麻鞋,裹上纏腿,普通士卒那樣進行遠足,此被稱之為宜習勞,此外還有進行演武場上的嚴格的武備訓練。”
“除去武備,文教也不曾落下,幼年入學,便跟隨大儒學習,通曉四書五經。在這樣的教育中您逐漸成長。”
“待洪武三年,您得以封王,封號為燕王,封地為北平!後來朱元璋命令諸多將領赴北平,聽你節製,出征漠北。此戰立下赫赫戰功,俘獲北元太尉!朱元璋大喜:肅清沙漠者,燕王也!”
“諸王之中屬你與晉王最被依仗重······”
“原本若是天下太平,或許你一生都該為王,為大明征戰四方,隻是原本地位鞏固的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便選擇了立皇太孫朱允炆為儲君!”
“太祖駕崩,建文皇帝朱允炆即位大統,卻是立刻大肆削藩,不到一年,周王,泯王,湘王,代王等便相繼被廢。大有一幅將諸王趕儘殺絕得架勢。”
“被逼上絕路,你隻得奮起反抗,以尊祖訓,誅殺奸臣,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發起靖難之役。”
“本是絕境下的反抗,卻不曾想四載乾戈過後,您竟做到了讓你那侄子一敗塗地,從此繼承大統,年號永樂,逝世後廟號為大明太宗皇帝。”
“隻是可惜後來後世子孫嘉靖皇帝做主,給你廟號做出了更改,使您成為了大明成祖皇帝!”
“大明太宗皇帝,成祖皇帝,永樂大帝朱棣,後世子孫懇請您現世,挽救大明危亡!”
緊接著,一位麵色沉穩,威嚴十足的帝王在國運戰場出現。
朱棣一出現就渾身怒氣:
“咱是父皇於洪武三十五年傳位的,明正言順!”
“後世不孝子孫竟然敢將咱的廟號改成成祖,是何居心?”
此外,讓他生氣的點還遠不止大明道士皇帝所作所為。
短暫沉默,似在消化什麼信息似的!這位馬上帝王,刷的一下抽出了腰間配劍:
“我朱家後人裡竟出了個朱祁鎮這麼個東西!”
“老子恨不得千刀萬剮了他!”
“還有那個叫崇禎的,竟然直接亡了列祖列宗的江山!廢物!”
朱棣一出場,整個人就紅溫了。
看其模樣,顯然是得知了一些後世的曆史。
一眾華夏民眾見到這位召喚出來的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也有些錯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