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說,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呢,常道立還在組織人員縫製網兜。
百姓們早就想到辦法了,有將自家為數不多的衣服,拿出來自行縫製網兜的。
也有舍不得衣服,將墊床用的乾稻草,搓成細繩編製成草兜的,還有拿廢舊漁網綁製的。
但百姓們捕捉時發現了問題,他們好像沒有那麼大的兜,能裝下二十斤蝗蟲。
有些家裡還有大木桶,但桶也裝不下二十斤,而且蝗蟲這玩意會飛。
也沒問官府死的收不收,要是隻收活的那該如何,在抓夠二十斤之前保證蝗蟲不死?
於是,百姓們又紛紛跑去問常道立,常道立忙得腿後跟都沒著地,他忙歸忙但他很開心!
問題彙總到一起後,常道立又提著官袍,匆匆跑到崇禎這請示聖意。
常道立到崇禎麵前,拱手拜道:“陛下,百姓沒有裝蝗蟲的容器,臣想著能否用空糧袋?”
崇禎對於常道立的急智,還是比較滿意的,至少這是個願意動腦子的官。
而且處處以皇帝為中心,崇禎笑道:“這等小事,何需來請示朕?直接拿去用就行啦!”
洛陽府的官倉裡早就沒糧了,隻剩下數不清的大麻袋,那種裝半石糧食的粗麻袋。
給百姓去裝蝗蟲正好,裝蝗蟲的袋子往水裡一丟,用重物將之壓進水中便能淹死蝗蟲。
若是用木桶之類的反而不好,蓋子一揭開蝗蟲又將漫天飛,那就等於白費力氣了。
洛陽城內外,幾乎全員都參與到,捕捉蝗蟲這件事來了,能吃能賣銀子這好事上哪找?
整整一個白天,都沒有人送來蝗蟲換錢,可能是白天的蝗蟲不太好捉。
天黑下來沒多久,很快便有人抓夠二十斤的百姓,將蝗蟲送到了城門口來換銀子。
之所以晚上能很快抓夠量,是因為蝗蟲白天相當活躍,晚上便會停下來休息。
這東西也貴,府衙內還是有點現銀的,當場就能給百姓們結清。
至於後麵跟來的兩百萬兩銀車,那一時半會還來不了,就算把全洛陽的蝗蟲都抓了。
估計也就幾千兩白銀,一千兩白銀能收二十八萬斤,整個洛陽是否那麼多都未可知。
河南蝗災波及半個河南,也不光是洛陽一地有,分散到各地以後便沒那麼多了。
先解決完洛陽一地的問題,在此地設立行動標杆,後麵的城池隻要按部就班便好。
但這裡麵得下狠招,不然必然有官員敢中飽私囊,彆說皇帝在河南了。
那都沒用,皇帝一人又不可能盯緊所有人,等下本來好好的賑災整成了大型貪汙現場。
要說當官的最害怕誰,誒!自然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
這也是崇禎出發前,為何要帶上李若璉,和數百錦衣衛的原因,崇禎實在信不過地方官。
他們除了擅長貪汙,治理蝗災、水災、發展經濟,可以說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
每個城池都派錦衣衛盯著,敢將手伸向賑災銀,手都給你剁掉,亂世之下用重典準沒錯!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經過全洛陽百姓幾日的捕捉,已經明顯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