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爾多斯部同意退走後,三方也是相互往對方,派了百餘人的信使團。
契約書上明確寫明,三方不管誰遇到任何外敵的襲擊,都需全力支援並提供戰損撫恤。
其實這一條,土謝圖汗部與鄂爾多斯部,是占了明顯便宜的,當然大明也不算太虧。
黃台吉要打也是打大明,兩部派兵出征出現戰損,大明向兩部提供撫恤。
用後世的話形容,就是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這也是崇禎不惜花費大量糧食。
也要達成的戰略計劃,同時為後續吞並兩部,作的前期重要的鋪墊。
曹變蛟帶著契約回了大同,後續糧食運送與互市的展開,便交與汪箕與晉商劉誌去做了。
劉誌與八大晉商不同,由於他不願意配合走私,被八大晉商同時排擠。
落得隻剩下京師一間鋪麵,自從與汪箕經營邊境茶馬貿易後,兩人賺了個盆滿缽滿。
同時,崇禎嚴厲警告兩人,不管賺多少錢都要老實交稅,維護商稅是基本原則。
近一年多的時間,兩人的身價翻了不止五倍,也為朝廷貿易回了萬餘匹戰馬。
找戶部拿鹽引、茶引,運送到托克托城貿易,主要收鄂爾多斯部的戰馬。
也有土謝圖汗部之人,就近前往換購食鹽與茶葉。當然,依然是戰馬與蒙古牛。
大明是不能隨意宰牛的,蒙古牛賣給了崇禎,崇禎將之投入到了官田之中。
蒙古牛,屬於黃牛品種,雖然不能用於南方水稻田,但其極耐乾旱的特性。
也能將它用在北方各行省,尤其是種麥、粟、黍的旱地,蒙古牛相較水牛則是更優選。
原本,北方各省就缺牛這種畜力,以往窮苦人家多是靠人力拉犁,犁地深地極其有限。
有了蒙古牛投入生產,麥、粟小米)產量有了明顯提高,以往每畝產量在一石左右。
崇禎除了對建奴的防禦作戰,就是發展農業並與民休養,這兩年北方雖有乾旱。
但是,崇禎來後並投入了黃河治理,沿線挖了快三年的蓄水水庫。
實際對於防旱,是起到了相當大的緩解作用的,隻是配套溝渠尚來得及挖出來。
百姓用取水澆地,多數使用騾馬等畜力,騾子與退役的戰馬,可以去當地官府租借。
為了繞開地方官貪腐,崇禎給因傷退役的軍士,在官府邊上安排了個部門。
朝廷出銀子養著他們,負責登記牛、騾、馬租借,並及時收回租借出去的牲畜。
百姓有了大量畜力投入,畝產的糧食增加了不少,兩畝能收三石麥子了。
彆小看這半石的畝產,百姓能收獲更多糧食,口糧多了就會多生孩子。
不生孩子的會考慮,送孩子去讀書考取功名,學堂的推廣也在穩步推進。
崇禎始終相信,人口才是一個國家的未來,隻有人口基數足夠大。
方才有概率篩選出,更多優秀的安邦治國的人才。當然,前提是不能像三哥。
三日後,奉天門前的廣場之上,文武大臣分列兩邊站好。
崇禎準時就坐於龍椅上,太監三聲淨鞭後高呼:“陛下駕到,眾臣拜!”
又是毫無營養的三呼萬歲,崇禎抬手示意:“眾愛卿,平身!”
首先,是程國祥出來稟報,每日太倉銀兩的出入情況,以及批了哪些款項的使用。
這是每日早朝的慣例,程國祥彙報完之後,輪到揚嗣昌奏稟軍事上的事。
崇禎都一一答複後,崇禎起身道:“今日,朕有一喜訊要宣布!”
眾臣一時間議論紛紛,倒是沒有馬屁精出來現眼,崇禎對此很是滿意。
風氣就是一點點改變的,崇禎昂首道:“朝廷與土謝圖汗部,和鄂爾多斯部達成共識。”
“三方互為同盟,任何一方受到外敵攻擊,另外兩方傾力支援其戰事。”
楊嗣昌急吼吼道:“陛下,蒙古人向來無信,何故要與他們兩部妥協?”
崇禎今日也是高興,懶得與其計較接著道:“誒!楊愛卿,且先聽完這隻是一部分。”
楊嗣昌退下後,崇禎繼續道:“鄂爾多斯部,同意退出黃河幾字灣南部。”
“那裡,今後屬於大明的領土,也包括毛烏素與庫布齊兩大沙漠。”
眾臣雖然不太清楚,那塊地方草場有多大,但聽到沙漠還是麵露嫌棄。
程國祥好像明白了什麼,小心翼翼詢問道:“陛下,拿下那塊地盤有何好處?”
崇禎輕笑道:“黃河常年決堤是為何?工部尚書出來講講。”
劉遵憲出班道:“陛下,今年黃河的河南開封段,險些出現潰堤險情。”
“好在,陛下曾下旨召集流民,對黃河連續三年的清淤,不然真有可能會再次潰堤!”
崇禎微微一笑道:“那劉愛卿的意思是,淤積的泥沙才是罪魁禍首,是這個意思嗎?”
劉遵憲躬身拱手道:“陛下,據臣親臨實地勘察,確實如此。”
崇禎示意其回班,接著道:“黃河裡的泥沙,並非來自中下遊,而是中上遊區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中,攜帶最多泥沙的,正是庫布齊沙漠,咱們在下遊不管怎麼清淤都不夠。”
“由於泥沙淤積,黃河頻繁改道致使水患頻發,想要徹底治理就必須治理沙漠。”
程國祥眉頭皺成了川字,再次出班道:“陛下,這要投入多少銀子?是否值當?”
崇禎指著程國祥擠兌道:“程愛卿,銀子進了太倉庫,是真的難得拿出來呀!”
“朕,並未說短期就治理好,至少,要先將黃河南岸的沙,困在原地不讓其流入黃河。”
“采取分批治理長期投入,造林固沙方能成功,短期內很難看到成效。”
“隻有這樣方才能,徹底將黃河治理好,這是個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長期工程。”
崇禎的話,程國祥還是很信奉的,陛下說的好像有點道理。
劉遵憲拱手詢問道:“陛下,沙漠是上天造就的,人力該如何治理它呢?”
這個時期的人就是這樣,什麼事都能扯點迷信進來,兩千年前河套平源就沒有沙漠。
先秦時期《水經注》記載,庫布齊有零星‘沙阜’,餘者皆為天然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