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大典的波瀾,隨著李溫、崔湜、鄭愔等一乾逆犯被投入天牢,而逐漸平息。然而,其引發的餘震,卻剛剛開始席卷整個神都朝堂。
接下來的數日,一場雷厲風行的清算全麵展開。依據從北邙山彆業及崔、鄭府中查獲的往來書信與名單,“複興會”及其關聯黨羽被連根拔起。涉案官員或被罷黜,或被流放,情節嚴重者與李溫一同被定為謀逆大罪,等待秋後處決。朝堂之上,經曆了一番不小的換血,往日與崔、鄭二人過往甚密者,無不噤若寒蟬,惶惶不可終日。
越王李貞李溫之父,雖未直接參與但管教不嚴,且其子謀逆)受到嚴厲申飭,被削去實封,責令閉門思過。與此案有牽連的宗室子弟,亦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懲處,武則天借此機會,進一步鞏固了皇權,震懾了那些潛藏的不安分之心。
至於那婆利邪術與南海勾結之事,則由狄仁傑主持,聯合鴻臚寺與邊境州府,徹底清查了“海雲齋”等關聯商鋪,斬斷了其深入內地的觸角,並加強了沿海及邊境的管控,嚴防異域邪術與勢力的滲透。
這一日,萬象神宮,紫宸殿。
武則天特意召見狄仁傑。殿內不再有前幾日的肅殺之氣,但天威依舊浩蕩。
“懷英,此番平定逆亂,粉碎奸謀,你居功至偉。”武則天看著殿下恭敬而立的狄仁傑,語氣中帶著難得的溫和與讚賞,“若非你明察秋毫,洞悉奸邪於未萌,朕與這大周江山,恐遭不測之禍。”
“陛下洪福齊天,自有神明護佑。臣不過是儘人臣本分,偶有所得,實不敢居功。”狄仁傑躬身謙辭。
武則天微微頷首,對狄仁傑不居功自傲的態度甚為滿意:“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此乃朝廷法度。你先是安定北疆,又破此驚天逆案,功莫大焉。朕已下旨,晉你為太子太師,加食邑一千戶,賜丹書鐵券,圖形淩煙閣!”
太子太師!此乃三師之一,雖多為榮譽虛銜,但地位尊崇無比!圖形淩煙閣,更是人臣至高無上的榮耀!
“陛下!”狄仁傑聞言,亦是心頭震動,連忙伏地,“陛下隆恩,臣萬死難報!然臣年事已高,才疏學淺,恐有負太子太師之重托……”
“誒,”武則天打斷他,“朕知你心。太子太師之位,非你莫屬。朕望你日後,不僅能繼續為朕分憂,更能以浩然正氣,教導太子,使其明辨是非,恪守正道。”她話中深意,不言自明。
“臣……遵旨!定當竭儘駑鈍,輔佐太子,以報陛下!”狄仁傑知道無法再推辭,鄭重叩首領命。
“此外,李元芳護衛有功,擢升為右千牛衛大將軍,封縣侯。曾泰、狄如燕等一乾人等,皆有封賞。”
“臣代他們,謝陛下隆恩!”
離開皇宮,狄仁傑並未直接回府,而是信步來到了洛水之畔。秋風拂過水麵,泛起粼粼波光,神都依舊繁華似錦。
李元芳與如燕得知封賞,自是欣喜,尤其是李元芳,更被狄仁傑允許,不日便可與如燕正式完婚,有情人終成眷屬。曾泰、張環、李朗、狄春等人也各有升遷賞賜,整個狄府上下,一派喜氣。
然而,狄仁傑的心中,卻如同這洛水,表麵平靜,深處卻有暗流湧動。太子太師之位,尊榮無比,卻也將他更緊密地與國本聯係在一起,未來朝堂的風雨,他必將身處漩渦中心。李溫雖伏法,但其背後反映的宗室問題、朝臣結黨、異域威脅,並未根除。
他想起清虛觀那老道士超然卻又似含深意的話語,想起那婆利木牌上詭譎的星圖,想起北邙山彆業中那些狂熱的複辟言論……這朗朗乾坤之下,陰影從未真正散去。
“元芳,”回到府中,狄仁傑對緊隨其後的李元芳道,“傳令下去,府中慶賀三日,但所有護衛輪值,不可鬆懈。神都……遠未到可以高枕無憂之時。”
“是,大人!”李元芳肅然應道。
狄仁傑走到書案前,拿起那本記錄了無數案卷的筆記,緩緩翻開新的一頁。他知道,隻要這世上還有冤屈,還有陰謀,還有試圖顛覆這太平盛世的魑魅魍魎,他手中的筆,心中的尺,便永遠不會停下。
洛水東流,逝者如斯。而守護這片土地的使命,依舊沉重而漫長。
喜歡神探狄仁傑第五部請大家收藏:()神探狄仁傑第五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