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八點,《足球之夜》特彆節目如期而至。
李承澤沒有讓觀眾等太久,節目跳過了冗長的賽季回顧和進球集錦,開篇即是林昊那張平靜的臉,以及他身後泰山俱樂部會客室的藍色沙發。
起初,守在電視機和手機屏幕前的球迷們,心態各異。
泰山球迷是帶著自家孩子考了第一名,等著上電視領獎的驕傲;
其他球隊的球迷則多少有些“我倒要看看你能說出什麼花來”的審視;
而更多當年經曆過那場“國足浩劫”的老球迷,心情則更為複雜,那是一種塵封的傷疤被重新揭開的隱痛。
節目開始,林昊談論戰術,語言精準,邏輯清晰。
球迷論壇裡,零星飄過幾條彈幕。
“有點東西,不像有的教練隻會說‘三從一大’。”
“講戰術就講戰術,彆煽情就行。”
當李承澤將話題引向林昊的個人經曆時,屏幕前的氣氛開始變化。
當“國足英雄”、“千夫所指”、“黯然退役”這些詞彙被平靜地拋出時,許多人下意識地坐直了身體。
“……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我每天就是看著天花板,從天亮,到天黑,再到天亮。”
林昊的聲音通過電波傳遍千家萬戶,沒有悲憤,沒有控訴,像是在講述彆人的故事。
“後來我餓了。我發現,就算天塌下來,人也得吃飯。”
噗。
不知有多少人在這句話麵前,繃不住笑了出來。
那笑聲裡,有錯愕,有荒誕,也有一絲莫名的心酸。
沉重的話題,被一個“餓了”輕輕揭過,四兩撥千斤。
國內足球論壇某撲上,關於這期節目的討論帖瞬間炸開了鍋。
“淚目,‘後來我餓了’,這得是多大的絕望和多通透的自嘲啊!”
“我靠,我一國安球迷,本來是進來找茬的,現在我有點粉他了怎麼辦?”
“樓上的,俺也一樣。他好像真的放下了。”
“放下個屁!你們沒聽他說嗎?他不是放下,他是承認了!‘那個烏龍球,是我職業生涯的一部分’,這句話太狠了,對自己狠!”
當節目播到林昊講述那個青年隊小孩的故事時,整個網絡輿論場仿佛被投入了一顆深水炸彈。
“我說,足球場上,你永遠彌補不了上一次的失誤。你唯一能做的,是踢好下一次。”
“盯著過去的人,贏不了未來。”
這句話,像一道閃電,劈開了所有人心中的迷霧。
“我操!這句話應該裱起來,掛在足協的大門口!”
“盯著過去的人,贏不了未來……這句話何止是說足球啊,簡直是人生哲理。”
“我宣布,從今天起,林昊就是我的嘴替!去年考研失敗,我頹了一整年,今天被一句話點醒了。”
“我收回我當年罵他的所有話。真的,我當年在網上噴他噴得狗血淋頭,現在感覺自己像個小醜。對不起,林指導。”
“道歉+1,當年我還是個高中生,跟著彆人一起罵,現在隻想抽自己一巴掌。”
“你們這群假球迷,風向一變就都來道歉了。我從他球員時代就支持他!我就知道他能行!看見沒!這就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