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行業的“最高認可”_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72章 行業的“最高認可”(1 / 1)

飛天獎頒獎典禮的現場,水晶燈折射出細碎的光,落在紅毯儘頭的金色獎杯模型上,泛著莊重而溫暖的光澤。會場內座無虛席,影視圈的前輩、同行們身著正裝,手裡攥著節目單,目光時不時投向舞台兩側的大屏幕——那裡滾動播放著入圍劇集的精彩片段,當《俠影篇》襄陽城的畫麵閃過,台下總會響起一陣不易察覺的讚歎聲。

雲棲文創的團隊坐在中間區域,李岩穿著深色西裝,袖口彆著一枚小巧的竹編徽章,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褲縫;蘇曉則穿著一身素雅的白色長裙,裙擺上繡著淡淡的纏枝紋,正是劇中黃蓉襦裙的簡化版,她悄悄攥著陸硯辭的袖口,眼神裡藏著緊張與期待。陸硯辭穿著一身合體的中山裝,手裡拿著一杯溫水,神色平靜,卻在鏡頭掃過《俠影篇》幕後花絮時,眼底泛起一絲溫柔的笑意——那是去年草原暴雪天,李岩凍得發紫的指尖,和蘇曉裹著毯子還在背台詞的畫麵。

“接下來,我們將要頒發的是本屆飛天獎‘最佳劇集’!”隨著頒獎嘉賓的聲音響起,會場瞬間安靜下來,大屏幕上開始播放入圍劇集的混剪,當《俠影篇》的片段壓軸出現——郭靖在草原揮出暖金色的掌風,黃蓉在華山雲海間攀爬,襄陽城頭的燈火映著眾人的堅守——背景音樂也悄然切換成《俠心》的純鋼琴版,旋律溫柔卻充滿力量。

“獲得第33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劇集的是——《江湖誌·俠影篇》!”頒獎嘉賓故意停頓了兩秒,念出名字的瞬間,全場的掌聲如同潮水般湧起,甚至蓋過了背景音樂。陸硯辭率先站起身,轉身與身邊的李岩、蘇曉緊緊擁抱,李岩的眼眶瞬間紅了,蘇曉則笑著抹了抹眼角的淚;後排的道具組組長老周、錄音總監老吳也激動地互相擊掌,想起在草原凍得握不住機器的日子,此刻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滾燙的喜悅。

這隻是開始。接下來的頒獎環節,《俠影篇》如同開了“榮譽收割機”,將一項項大獎收入囊中:

“最佳導演”頒給了執導襄陽城戲份的張導,他上台時特意提到:“感謝陸總讓我們‘任性’地在草原拍了三個月,沒有他堅持的實景,就沒有襄陽城那份真實的悲壯。”

“最佳男主角”念出“李岩”的名字時,李岩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腳步有些不穩地走上台。他握著獎杯,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去年冬天在草原,我穿著單衣拍掌法戲,凍得說不出話,陸導跟我說‘郭靖的堅韌,不是演出來的,是凍出來的’。今天這個獎,屬於每一個在風雪裡堅持的劇組同仁,也屬於郭靖這個讓我學會‘擔當’的角色。”

“最佳女主角”頒給蘇曉時,她舉著獎杯,笑著提起第一次試鏡的場景:“我當時緊張得忘詞,陸導卻讓我先去雲棲村跟張嬸學編竹籃,他說‘先懂生活,再懂角色’。現在我終於明白,黃蓉的靈動不是靠妝容,是靠對生活的熱愛,對‘江湖’的相信。”

還有“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音效”——七項大獎,幾乎覆蓋了劇集創作的核心領域,當最後一項大獎頒完,雲棲團隊的座位區早已成了歡樂的海洋,程硯秋、黃博等老友從鄰座趕來擁抱,連一向嚴肅的文旅部領導都笑著說:“這是飛天獎史上,第一次讓一部武俠劇拿這麼多獎,你們值得!”

最後一個獎項“最佳總製片人”頒給陸硯辭時,他走上台,接過那座沉甸甸的水晶獎杯——杯身上刻著“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的字樣,底座還嵌著一塊小小的和田玉,觸手微涼。他站在聚光燈下,目光緩緩掃過台下,像是在尋找那些熟悉的麵孔:雪地裡給機器裹防霜罩的道具組,峽穀裡等大風天錄音的音效組,深夜還在修改劇本的編劇團隊,還有雲棲村送熱薑茶的張嬸、找老竹的李大爺……

“這個獎杯很重,重到我一個人舉不動。”陸硯辭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會場,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帶著直擊人心的真誠,“它不屬於我個人,屬於所有堅信‘內容為王’的同行——是你們在流量時代還願意沉下心做優質內容,才讓《俠影篇》有了生長的土壤;屬於在嚴寒酷暑裡拚儘全力的劇組同仁——是你們在草原凍得嘴唇發紫還堅持拍夜戲,在華山爬了幾十次岩壁隻為一個鏡頭,在後期工作室熬了無數個通宵調整掌風的顏色,才讓這個‘宋朝江湖’有了溫度;屬於支持我們的合作方和文旅部——是你們相信‘非遺+影視’的可能性,才讓宋代的步人甲、竹編工藝、香丸配方,能通過銀幕被更多人看見;更屬於千千萬萬的觀眾——是你們用電影票、用口碑、用‘自來水’的熱情,投票給了‘真誠創作’,才讓我們知道,好內容永遠不會被辜負。”

他頓了頓,舉起獎杯,對著台下深深鞠了一躬:“這個獎,是對《俠影篇》的認可,更是對整個行業‘告彆流量、回歸內容’的鼓勵。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做‘笨功夫’——去實地采風,去請教非遺傳承人,去打磨每一個細節,因為我們知道,隻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這份榮譽,對得起‘文娛工作者’這五個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頒獎禮結束後,李岩和蘇曉的手機幾乎被片約打爆——有流量平台的s+級綜藝邀約,有古裝偶像劇的大男主、大女主劇本,甚至有海外品牌的代言合作,報價一個比一個高。但他們卻格外清醒,推掉了所有與“流量”相關的邀約,隻留下幾個現實題材和傳統文化題材的劇本:李岩接了一部講述鄉村教師的電影,要去偏遠山區實地拍攝三個月;蘇曉則選擇了一部非遺剪紙題材的短劇,主動提出要先去剪紙工坊學習半個月。

“陸先生在片場跟我說過,演員的生命力不是靠熱搜和代言堆出來的,是靠一個一個紮實的角色。”李岩在接受采訪時,指著手機裡的劇本大綱,眼神堅定,“鄉村教師這個角色,沒有炫酷的特效,沒有激烈的衝突,卻能讓我看到普通人的‘俠氣’——這種‘俠氣’和郭靖的不一樣,卻同樣有力量,我想把它拍出來。”蘇曉也笑著補充:“剪紙是很美的非遺,我之前跟剪紙藝人學了幾天,才知道一張簡單的剪紙要練上千遍。我不想把它拍成‘噱頭’,想真正展現手藝裡的匠心,就像《俠影篇》對待竹編那樣。”

與此同時,王珂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他的小說《老街》榮獲“茅盾文學獎新人獎”。在頒獎現場,他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襯衫,手裡拿著獲獎證書,想起在雲棲村采風的日子:張師傅教他編竹籃時說“木紋有自己的脾氣,要順著它來”,老木匠跟他講“修補家具就像修補生活,要留一點人情味”。“《老街》裡的每一個人物,都有雲棲村鄉親的影子;每一個關於手藝的細節,都是他們教給我的。”王珂的獲獎感言簡單卻真摯,“這個獎,是給《老街》的,更是給那些堅守手藝、熱愛生活的普通人的。”

從飛天獎的七項大獎,到李岩蘇曉的清醒選擇,再到王珂的文學獲獎,雲棲文創的新生代力量,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在行業邊緣掙紮的小團隊,而是成長為了“優質內容”的代名詞。他們沒有被榮譽和熱度衝昏頭腦,反而更加堅定地走在“真誠創作”的路上——因為他們知道,行業的最高認可,從來不是獎杯和數據,而是對“初心”的堅守,對“內容”的敬畏,對“文化”的傳承。而這份堅守,終將讓他們在文娛行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喜歡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請大家收藏:()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爭霸:開局召喚天庭反骨仔 紈絝世子:權謀天下 他們罵我退圈,我反手造個動物園 過路神豪隻想吃瓜 星際小可憐,惡毒閨蜜是真千金? 破繭,桑榆非晚 天外神石 瀕死時綁定老祖宗賬號 為了部落 重生賭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