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新征程——“東方科幻”啟航_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 > 第373章 新征程——“東方科幻”啟航

第373章 新征程——“東方科幻”啟航(1 / 1)

陸硯辭的書房裡,午後的陽光透過竹編窗簾,在木質地板上織出細碎的光影。書架上沒有琳琅滿目的獎杯,反而擺著半架古籍與非遺物件:左側是線裝的《黃帝內經》《考工記》,書頁邊緣泛著舊時光的黃;中間立著一尊宋代步人甲的迷你模型,甲片上還留著道具組手工打磨的細痕;右側則放著陳曦新燒製的陶塤,塤身上刻著簡單的星圖紋樣——這裡沒有科幻題材常見的“冰冷金屬感”,反而透著一股“東方舊物與未來想象交織”的獨特暖意。

投影幕布垂在書房中央,上麵正顯示著一張複雜的藍圖:一艘飛船的輪廓占據了畫麵主體,卻不是西方科幻裡常見的流線型金屬艦體,而是融入了中國古典建築的“鬥拱結構”——船身兩側的支撐柱呈“榫卯咬合”狀,頂部的穹頂模仿了天壇祈年殿的弧度,甚至在飛船的能量核心處,還畫著一圈淡淡的太極圖紋樣。陸硯辭站在幕布前,手裡握著一支激光筆,身後坐著“真誠創作聯盟”的核心成員:王珂捧著筆記本,筆尖懸在紙上;陳曦懷裡抱著陶塤,眼神裡滿是好奇;李岩和蘇曉也難得放下了手頭的劇本,專注地盯著幕布上的藍圖。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星塵歸途》——我們接下來要闖的‘新江湖’。”陸硯辭的激光筆落在飛船的穹頂處,光斑勾勒出祈年殿式的弧度,“但這絕不是一部‘西方科幻的東方翻版’。我們要做的,是從根子裡長出的‘東方科幻美學’——不是簡單地給飛船貼個‘龍紋貼紙’,也不是讓角色穿漢服在太空打架,而是把東方的哲學、文化、審美,真正揉進科幻的骨血裡。”

他切換到下一張幻燈片,畫麵上是“太極陰陽圖”與“星際能量循環圖”的對比:左側的太極圖裡,黑白兩儀相互纏繞,邊緣帶著淡淡的光暈;右側的能量循環圖裡,飛船的“陽性能源”與“陰性能源”如同兩儀般流轉,中間用虛線連接著“平衡節點”。“這部電影的核心理念,源於‘太極陰陽平衡’的思想。”陸硯辭的聲音裡帶著對東方哲學的敬畏,“主角們在星際航行中遇到的危機,不是‘用武力打敗反派’,而是‘用平衡修複失衡’——比如某顆星球的生態係統崩潰,不是因為外敵入侵,而是當地文明過度開采‘陽性能源’,導致‘陰陽失衡’;主角團隊不會去‘拯救’,而是用太極‘相生相克’的智慧,幫他們重建能量循環,讓星球自己恢複生機。”

王珂忍不住舉手提問:“這種‘平衡’的理念,會不會太抽象?觀眾能理解嗎?”陸硯辭笑著點頭,從書架上抽出一本《黃帝內經》,翻到“氣血津液”那一頁:“我們會用觀眾熟悉的東方文化做‘橋梁’。比如主角與外星文明的交流,不是靠語言翻譯器,而是靠感知對方的‘氣’——就像中醫通過脈象判斷健康,主角能通過‘星際之氣’的流動,感知外星文明的情緒與需求。如果對方的‘氣’紊亂,主角會用類似‘針灸調氣’的思路,幫他們梳理能量,而不是用武器威懾。這樣一來,‘東方哲學’就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能被看見、被理解的‘科幻設定’。”

激光筆的光斑移到飛船的細節圖上,眾人的目光瞬間被吸引——船身的“鬥拱結構”不是裝飾,而是能根據星際風壓調整角度的“自適應支撐係統”;舷窗的形狀模仿了古代的“花窗”,既能抵禦宇宙射線,又能在航行時折射出類似“極光”的光影;甚至連飛船內部的走廊,都設計成了“曲徑通幽”的中式庭院風格,兩側的牆壁上嵌著能發光的“琉璃磚”,磚麵上刻著《山海經》裡的星象圖。“這些設計不是為了‘複古’,是為了讓‘東方科幻’有‘煙火氣’。”陸硯辭解釋道,“西方科幻常強調‘人類與宇宙的對抗’,而我們想表達的,是‘人類與宇宙的共生’——就像古人‘觀星象以知時節’,我們的飛船不是‘征服宇宙的工具’,而是‘融入宇宙的居所’。”

為了讓這份“東方科幻”既有想象力,又有科學嚴謹性,陸硯辭早已埋下了“伏筆”。上個月,他帶著劇本初稿,拜訪了中科院空間科學研究院,與航天專家們聊了整整兩天。“一開始專家們覺得‘太極能量’太玄乎,但當我們聊到‘星際生態係統的平衡’,他們反而來了興趣。”陸硯辭笑著回憶,“比如我們設計的‘飛船生態循環係統’,參考了傳統的‘桑基魚塘’——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用微生物分解廢物,轉化為植物的養分;甚至連飛船的能源,都設想成‘利用星際磁場的正負能量’,這與太極‘陰陽相生’的理念不謀而合。現在,三位航天專家已經答應擔任科學顧問,幫我們完善星際航行、外星生態的細節。”

特效團隊的合作更是“雙向奔赴”。陸硯辭一開始聯係了國內頂尖的“光影特效公司”,對方原本以為隻是常規的“科幻特效製作”,可當他們看到“鬥拱飛船”的設計圖,以及“用琉璃磚模擬極光”的構想時,立刻成立了專門的“東方科幻研發組”。“他們說,做了十年西方科幻,早就想嘗試‘不一樣的美學’。”陸硯辭的激光筆落在幕布上的特效測試圖裡——畫麵中,飛船穿梭在星雲間,琉璃磚折射出的光不是冷白色,而是帶著琥珀色的暖光,與星雲的藍色交織在一起,像極了古畫裡“星漢燦爛”的意境,“我們的目標,是研發一套專屬的‘東方意境特效係統’——摒棄西方科幻常見的‘金屬冷光’‘爆炸炫技’,用‘寫意’的手法表現宇宙:比如星際塵埃不是‘顆粒狀’,而是像‘水墨暈染’;比如外星生物的形態,參考了《山海經》裡‘人麵鳥身’的形象,卻用現代科技感的線條重構,既有傳統韻味,又有未來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聯盟成員們的熱情,在這一刻被徹底點燃。王珂立刻翻開筆記本,筆尖飛快地記錄:“我可以在劇本裡加一段‘主角解讀星象圖’的戲,把《史記·天官書》裡的星官知識融進去,讓‘觀星’成為推動劇情的關鍵線索。”陳曦也抱著陶塤站起身:“配樂我來負責!可以用陶塤的低沉音色表現‘宇宙的深邃’,用竹琴的清脆音色表現‘能量的流動’,再結合電子合成音,做出‘古今交融’的科幻感。”李岩和蘇曉更是直接表態:“不管是演主角,還是跑龍套,我們都願意等——能參與這麼特彆的項目,比接多少流量劇都有意義。”

更意外的驚喜,來自一家國際知名的特效公司“幻視特效”。他們通過fix的馬克·陳,主動聯係上陸硯辭,提出“免費提供部分技術支持”的請求。“他們的負責人說,看了《俠影篇》的實景特效,尤其是‘降龍十八掌的暖金色掌風’,覺得我們對‘東方美學’的理解,正是他們突破西方科幻瓶頸的關鍵。”陸硯辭笑著說,“他們甚至願意派團隊來中國,跟著非遺傳承人學竹編、學琉璃燒製,隻為能更準確地理解‘東方意境’——這不是‘施舍’,是對‘東方科幻’價值的認可。”

夕陽西下,書房裡的竹編台燈被點亮,暖黃的光映在幕布上的“鬥拱飛船”藍圖上,仿佛給這艘“東方科幻之船”鍍上了一層希望的光暈。陸硯辭看著圍在幕布前熱烈討論的聯盟成員,想起三年前拍《俠影篇》時,大家在草原風雪裡凍得發抖,卻依舊堅持實景拍攝的日子——從“宋朝江湖”到“星際宇宙”,變的是題材,不變的是“真誠創作”的初心。

“我們或許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東方科幻’沒人做過,比如特效研發要花很多時間,比如觀眾可能需要時間接受。”陸硯辭的目光掃過每個人的臉,語氣裡滿是堅定,“但就像當初拍《俠影篇》,我們相信‘實景能讓江湖有魂’;現在,我們也相信‘東方哲學能讓科幻有根’。這趟新征程,我們一起走。”

幕布上的飛船藍圖,在燈光下靜靜閃耀。這艘融入了鬥拱、琉璃、太極的“東方科幻之船”,即將啟航——它要去的,不僅是遙遠的星際,更是中國文娛創作“從跟跑到領跑”的新未來。

喜歡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請大家收藏:()文娛:我的十年隱居藏著文娛半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