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下的衝天火光與震天殺聲,對於退守柴桑、已是病骨支離的周瑜而言,無異於最後一道催命符。自那夜赤壁火攻反噬,親眼目睹畢生心血——江東水師十不存一,在長江上焚毀沉沒,他那顆驕傲而熾熱的心便已隨之碎裂。急火攻心,憂憤交加,歸營後便嘔血不止,一病不起。
病榻憂思,壯誌難酬
柴桑府邸內,藥石味彌漫。曾經意氣風發、雄姿英發的周郎,此刻躺在病榻之上,麵色蠟黃,眼窩深陷,唯有一雙眸子,在偶爾清醒時,仍會閃過一絲不甘與銳利,但很快便被更深的疲憊與灰暗所取代。
他斷續地從親衛和魯肅口中得知戰局:甘寧水師縱橫長江,無可匹敵;江陵被三麵合圍,岌岌可危;劉備敗退,荊州易主已成定局……每一個消息,都像是一根根鋼針,紮在他早已千瘡百孔的心上。
“咳咳……長江……天險……竟葬送於我手……”他時常在昏迷中囈語,雙手無意識地攥緊被褥,仿佛還想抓住那已隨波逐流的艦隊帥旗。
魯肅、程普等舊部輪流探望,見他如此模樣,無不心酸垂淚。周瑜握住魯肅的手,氣息微弱:“子敬……江東……日後……便要靠你了……聯劉……抗曹……不,是抗劉衍……此策……勿忘……”他言語斷續,思緒卻依舊清晰在戰略大局上,然而,那句“聯劉抗北”在如今荊州已失、劉備遁走的情況下,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英雄末路,將星隕落
建安二十六年春,萬物複蘇之際,周瑜的生命卻走到了儘頭。他似乎預感到時日無多,最後一次清醒時,讓人將他扶起,倚在榻上,望向窗外那奔流不息的長江。
目光似乎穿透了時空,回到了當年與小喬初嫁,英姿勃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東吳世家。那時,他是何等自信,何等風流!可如今……一切都已成空。江東的水上長城,毀於他親自定下的計策;稱霸中原的夢想,隨著荊州的陷落而徹底破碎。
“既生瑜……何生亮……何生……劉衍……”他用儘最後力氣,發出一聲悠長而充滿無儘遺憾與不甘的歎息,眼角一滴英雄淚悄然滑落,手臂無力垂下。
江東美周郎,一代軍事奇才,吳侯霸業的擎天之柱,就此與世長辭,年僅三十六歲。
江東舉哀,天下同悲
周瑜的死訊傳出,江東震動,三軍縞素。孫權聞訊,痛哭失聲,親自前往柴桑吊唁,以王侯之禮厚葬周瑜於廬江,譽其為“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哀痛欲絕。他失去的不僅僅是一位統帥,更是半壁江山和未來的希望。
消息傳至成都,剛剛穩住陣腳的劉備與諸葛亮亦是默然良久。諸葛亮雖與周瑜多有謀略之爭,但亦敬其才,感其誌,聞其英年早逝,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憾,對天長歎:“公瑾一去,江東無人矣……”
而在北方的鄴城,劉衍接到周瑜病逝的奏報,亦是沉吟片刻。周瑜是他統一道路上最難纏的對手之一,其水戰之能,幾可稱當世無雙。
“周郎確乃人傑,惜乎天不假年。”劉衍對郭嘉、賈詡道,“江東失此棟梁,孫權如斷一臂。自此,長江之上,再無人能阻興霸兵鋒矣。”
周瑜之死,標誌著江東軍事強盛時代的徹底終結。失去了最鋒利爪牙的孫權,麵對已完全掌控長江、即將挾平定荊州之威西顧或南下的劉衍,隻能陷入更深的恐懼與被動防禦之中。
長江水依舊東流,卻再也映照不出那位羽扇綸巾、雄姿英發的青年都督。一顆璀璨的將星,在無儘的遺憾中,過早地隕落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他的離去,為一個時代畫上了句號,也為劉衍的一統大業,掃清了最後一道來自南方的強大障礙。
喜歡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