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府,承運殿。
秋日高懸,將金輝灑在巍峨的殿宇琉璃瓦上,流光溢彩。殿內,熏香嫋嫋,文武百官依序肅立,朱紫滿堂,笏板森然,氣氛莊重而喜慶。所有人的目光,都彙聚在丹陛之前那個身著特製四爪蟒袍的小小身影上。
年方七歲的劉晟,漢王劉衍與王後蘇婉的嫡長子。雖童稚未脫,但那身蟒袍已襯出幾分不凡氣度。他小臉緊繃,眼神清亮,麵對滿殿威儀,竟無半分怯場,從容完成三拜九叩大禮,清朗童聲回蕩在寂靜中:“兒臣劉晟,叩見父王。願父王千歲,江山永固。”
王座之上,劉衍玄色王服加身,威儀天成。他目光掃過殿下群臣——荀彧之持重,賈詡之深算,郭嘉之奇詭,徐庶之忠孝,戲誌才之縝密,田豐之剛直;關羽之傲,張飛之猛,典韋之悍,許褚之忠,趙雲之勇,張遼之穩,於禁之嚴,徐晃之毅……這些隨他掃平曹操、踏破東吳、收服馬超、威震天下的班底,今日齊聚,見證他權力傳承之始。他的目光最終落在兒子身上,那份源自父親的驕傲與期許幾乎滿溢。此子自幼聰慧絕倫,好學不倦,言行舉止宛如成人,深得他心,更是大唐未來的希望。
“平身。”劉衍聲音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
劉晟謝恩起身,垂手恭立。
禮官唱喏,考問之儀開始。這非走形式,立年幼世子,需示其才智,以定群臣之心。
首問者仍是尚書令荀彧,他手持玉圭,溫言道:“世子殿下,《左傳》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敢問其解?”
劉晟略作思忖,抬頭應答,聲音清晰:“回荀令君。祀者,禮也,在於凝聚人心,明上下之分;戎者,兵也,在於扞衛社稷,禦外侮之侵。二者如鳥之雙翼,不可或缺。然兒臣以為,祭祀貴在誠敬,非虛應故事;兵戈重在止戈,非窮兵黷武。父王常訓導,內修文德以安百姓,外備武事以懾不臣,方為立國之道。”
荀彧眼中讚許之色更濃,微微躬身:“殿下能知本末,臣心甚慰。”
賈詡隨即出列,聲音平緩卻直指核心:“世子年幼,若遇臣下功高,尾大不掉,何以製衡?”
此問讓殿內氣氛微凝。劉晟麵色不變,看向賈詡,從容道:“賈公此問,兒臣以為,為君者,當先正己身,修德明義。德立則賢者歸心,義明則小人避跡。父王待諸位叔伯推心置腹,共曆生死,方有今日之盛。縱有桀驁,內有三省六部製度約束,外有父王天威與諸位將軍忠勇,何懼之有?若一味猜忌權術,恐非社稷之福。”
賈詡目光微動,不再多言,退回班列。
郭嘉、田豐、徐庶等人又相繼問了些經義、時務,劉晟皆能引據經典,結合平日聽聞,對答如流,思路清晰,邏輯分明,雖見解難免帶著稚氣,但其早慧與沉穩已令眾臣暗自驚歎。
劉衍看著兒子,心中快慰無比。他仿佛已見大漢盛世在此子手中延續、光大。他深吸一口氣,壓下激蕩心緒,從內侍所捧金盤中,取過那方象征世子尊位的螭虎紐金印。陽光映照,金印璀璨。
“劉晟聽封!”劉衍聲音洪亮,帶著決斷,“即日起,冊封你為漢王世子!望你克勤克儉,敏而好學,將來承繼大統,不負孤望,不負天下……”
“報——!!!”
一聲淒厲至極的呼喊,如同九天驚雷,悍然劈碎了大殿的莊嚴與喜慶!一名玄甲暗衛,渾身浴血般風塵,踉蹌衝入,撲伏於地,聲音嘶啞欲裂:
“大王!八百裡加急!益州急報!劉備納陳宮、諸葛亮之謀,聯結南蠻沙摩柯,起兵十五萬,悍然東出!已連破巴東、巴郡、涪陵三郡!守將死戰不退,請求救援!叛軍前鋒已逼近白帝城!”
“南蠻亦複猖獗!”
“三郡已失?!”
消息如同颶風掠過殿宇,瞬間引起巨大騷動!文武百官無不失色,驚怒交加!劉備,這個退守益州、漢中,看似偏安一隅的對手,竟選擇在漢王冊立世子的吉日,發動如此規模的全麵進攻!還引來了凶悍的南蠻為援!
劉衍握著金印的手驟然收緊,指節發白,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眼中寒光暴射,殺意凜然。好個劉備!好個諸葛孔明!他剛剛平定中原、江東,正欲整合力量,鞏固內政,竟被如此狠狠捅了一刀!
殿內氣氛瞬間劍拔弩張。關羽丹鳳眼開闔,寒光四射;張飛環眼圓睜,鋼髯戟張;趙雲、張遼等將皆麵露凝重,戰意升騰。文臣謀士們則迅速交換眼神,腦中急轉,思索應對之策。
就在這片震驚與憤怒的旋渦中心,那個清亮的童音,再次穿透嘈雜,響徹大殿,帶著一種異乎尋常的冷靜。
“父王。”
所有目光瞬間聚焦。隻見那小世子劉晟,已轉過身,麵向王座。那張稚嫩的臉上,竟無半分驚慌,隻有超越年齡的沉穩與決斷。
劉衍強壓怒火,沉聲道:“晟兒,講!”
劉晟仰頭,目光清澈而銳利,語速平穩,字字清晰:“兒臣以為,劉備得諸葛亮為輔,如虎添翼,兼有南蠻之助,其勢確不容小覷。然其傾巢而出,後方必然空虛。彼倚仗者,無非秦嶺之險與南蠻之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略微一頓,繼續道,思路竟異常縝密:“兒臣愚見,可雙管齊下。其一,命張遼將軍即刻率合肥精銳,大張旗鼓,做出兵分兩路,一路佯攻荊州西部,一路威脅漢中東部之態勢。諸葛亮用兵謹慎,必慮及根基,需分兵守禦,如此可牽製其大量兵力,減緩益州正麵壓力。”
“其二,”劉晟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洞察力,“速派使者,持父王手書,前往涼州,令馬超將軍不必來援,而是集結西涼鐵騎,做出自祁山道南下,直逼漢中之勢!劉備若知馬孟起威脅其漢中根本,必不敢全力東進!甚至可能被迫回援!此乃‘圍魏救趙’之策,攻其必救!”
“如此一來,”劉晟最後總結道,“劉備首尾難顧,諸葛亮縱有通天之智,亦難免束手束腳。我軍則可贏得時間,調集主力,穩紮穩打,收複失地!”
話音落下,整個承運殿,陷入了一片絕對的死寂!
落針可聞!
荀彧手中的玉圭微微顫抖。
賈詡那雙總是半開半闔的眼眸,此刻精光爆射,死死盯著劉晟。
郭嘉臉上的慵懶早已被極度的震驚取代,他甚至下意識地向前微微傾身。
田豐則是一臉難以置信。
丹陛之上,劉衍心中的震撼更是無以複加!他看著殿下那個小小的身影,聽著那番不僅精準判斷局勢,更能調動己方大將張遼、馬超),運用“圍魏救趙”這等高明戰略的謀劃……這真是一個七歲孩童?
此策雖細節有待商榷,但其戰略眼光之老辣,對各方心理把握之準確,已遠超尋常謀士!
死寂之後,是轟然而起的議論聲!眾臣再看劉晟的目光,已徹底不同!那不再是看一個聰慧的王子,而是在看一位天生的統帥,一位或許注定要引領大唐走向更高峰的繼承者!
劉衍深吸一口氣,壓下翻騰的心潮,目光如電掃過群臣,將手中那方沉甸甸的世子金印,無比鄭重地,放在了劉晟高高舉起的小手上。
金印入手,冰涼的觸感之下,是滾燙的責任與期許。
他看著兒子那雙清澈卻已初現崢嶸的眼眸,聲音斬釘截鐵,如同金鐵交鳴,響徹大殿:
“準!世子所奏!依策行事!”
喜歡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