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2日,北方交大正式開學。經過10號、11號兩天的返校,校園早已褪去寒假的冷清,教學樓前的楊樹下,學生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教室裡傳來此起彼伏的晨讀聲,滿是新學期的朝氣。3號樓302宿舍裡,七個小夥子收拾妥當,秦宇軒把最後一本課本放進桌鬥,就見阿布舉著顆和田紅棗湊過來:“軒子,第一節是楊老師的政治經濟學,昨晚聽班長說,他要講今年的大政策!”
上課鈴準時響起,秦宇軒和舍友們快步走進教室。剛坐穩,楊老師便夾著教案,精神抖擻地踏上講台。他穿著筆挺的中山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苟,往常溫和的臉上此刻滿是激動,將教案往桌上一放,聲音洪亮:“同學們,新學期好!今天這節課咱們不走課本,專門聊聊1979年——這是咱們國家翻開新篇的一年!”
教室裡瞬間安靜下來,連平時愛走神的李想都坐直了身子。楊老師走到黑板前,揮筆寫下“1979:改革開放啟新程”,粉筆末簌簌落下,力道足得讓粉筆斷了半截。“今年1月1日,兩件大事震撼全國!”他伸出兩根手指,眼神發亮,“第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真的建交了?”趙偉忍不住低呼,其他同學也紛紛交頭接耳。楊老師笑著擺手:“千真萬確!這扇門一打開,咱們就能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學習科學管理經驗,對搞經濟建設來說,是天大的機遇!”他話鋒一轉,語氣嚴肅:“當然,美國有自身戰略考量,但對我們而言,對外開放的第一步,邁得穩、邁得對!”
秦宇軒在筆記本上飛快記錄,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格外清晰。他忽然想起徐老板11號返校時跟他說的“政策鬆了,乾事才有奔頭”,此刻真切感受到政策背後的分量——騾馬市的新店,正是趕上了“搞經濟”的好時候。
“第二件大事,”楊老師的聲音放緩,帶著溫情,“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明確提出大陸與台灣實現‘三通’——通郵、通航、通商,同時宣布停止對金門、馬祖的炮擊。”他在黑板上寫下“三通”二字,“血脈相連,和平統一的路,從此更寬了!”
教室裡響起稀疏的掌聲,青海來的張海峰用力點頭,在本子上寫下“民族團結”。蘭州的馬海強推了推眼鏡,小聲對身旁的新舍友周明說:“以後說不定能看到台灣的學術資料了。”周明剛從成都來,聞言連連點頭,眼裡滿是新奇。
楊老師抬手壓了壓掌聲,語氣愈發激昂:“最關鍵的轉變在這裡——咱們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正式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他重重敲了敲黑板,“過去揪著階級鬥爭不放,現在不一樣了!今後不劃分階級成分,不糾結人民內部矛盾,大家隻管安安心心搞建設、踏踏實實過日子!”
這話像顆石子投進水裡,教室裡瞬間沸騰。秦宇軒猛地抬頭,之前擔心幫徐老板開店“不務正業”的顧慮,此刻煙消雲散。阿布拍著他的胳膊,興奮得直咧嘴:“軒子,你這店開對了!這是響應國家號召啊!”
楊老師走下講台,目光掃過每一張年輕的臉,聲音滿是期盼:“同學們,你們是新時代的大學生,是建設國家的主力軍!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起來了,隻要肯實乾、有闖勁,就沒有乾不成的事!”他停在秦宇軒桌旁,拍了拍桌麵,“我相信,用不了十年,咱們國家會大變樣,你們的未來,更是大有可為!”
下課鈴響了,楊老師的話卻縈繞在教室裡。七個舍友圍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起來。周明拿著筆記本,好奇地問秦宇軒:“軒子,你和徐老板開飯館,就是‘搞經濟’吧?等新店開業,咱們宿舍一起去捧場!”秦宇軒笑著點頭:“沒問題,等試營業了,我叫上大家!”
走出教學樓,春日的陽光灑在身上,暖洋洋的。秦宇軒望著湛藍的天空,腳步輕快。1979年的春天,不僅帶來了正式開啟的新學期,更帶來了時代的新機遇。他摸了摸口袋裡徐老板給的新店鑰匙,心裡充滿了乾勁——新學期,新店鋪,新時代,他要和舍友們一起,和這個蓬勃的時代一起,好好拚一場。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