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要彈劾忠順親王、賈赦、史鼐等一十二人!”
林如海聲音陡然拔高,如同驚雷炸響在寂靜的大殿。
“此輩結黨營私,把持六部要職;貪墨國帑,數額累萬;侵占民田千頃,逼死人命數十,民間怨聲載道!更在南疆戰事期間,暗通叛軍,輸送糧草軍械,資敵牟利,致使前線將士無辜流血,社稷險些傾覆!此等行徑,罪大惡極,人神共憤!臣已查得確鑿證據,在此呈上!”
說罷,他高舉手中奏折,身後數名禦史齊齊出列,同聲附議,各自捧著卷宗上前,文書在晨光中泛著冷光。
朝堂瞬間嘩然!
雖近日市井流言早已傳得沸沸揚揚
但由清流領袖林如海在莊嚴肅穆的太極殿上,如此正式、如此激烈地彈劾幾乎半個舊勳集團的核心人物,且直指通敵叛國這等死罪,開國以來尚屬首次!
舊勳一派的官員頓時麵如土色,吏部尚書顫巍巍地出列。
“陛下,林禦史所言……恐有不實,乃構陷忠良!”
卻在林如海當場宣讀的幾樁貪腐案的時間、地點、經手人姓名麵前,聲音越來越小,最終化作無力的辯解,反倒引來更多鄙夷的目光。
雍和帝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至極,手指緊緊攥住龍椅扶手,指節泛白。
他沒想到秦易一係的反擊如此迅猛直接,竟繞開了刺殺家眷這種可能被“和稀泥”的私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用“貪腐通敵”這等無可辯駁的罪名,將整個舊勳集團的核心成員逼到了懸崖邊緣!
他若強行包庇,便是昏聵無道,寒了天下忠臣之心。
若嚴懲,又成了替秦易清除異己的刀!
“此事……牽連甚廣,所奏之事,仍需詳查。”
雍和帝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怒火與憋悶,試圖用慣用的拖延戰術。
“著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會審,查明真相,再行議處!”
“陛下!”
一直沉默的秦易終於再次開口。
他上前一步,目光平靜卻帶著一種無形的壓力,直視龍椅上的皇帝,聲音清晰而沉穩,傳遍大殿的每一個角落。
“林大人所奏,並非空穴來風。臣南征期間,亦察覺後方糧草軍械屢屢遲滯,當時隻以為是調度不力,如今看來,恐與通敵之事脫不了乾係。且近日朝野上下,對此事議論紛紛,民意洶洶,皆盼朝廷能鏟除奸佞,廓清玉宇。”
他頓了頓,語氣愈發懇切。
“臣聽聞,市井有流言:若朝廷包庇此等國賊,則法紀何在?公道何存?長此以往,恐非但損及陛下聖明,更將動搖國本,令忠義之士扼腕,讓天下百姓離心!”
句句不離江山社稷,字字扣著帝王威信,將自己置於道德的絕對製高點。
又把皮球巧妙地踢了回去,逼得雍和帝必須在眾目睽睽之下做出決斷。
太極殿內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連燭火燃燒的劈啪聲都清晰可聞。
所有官員都屏住了呼吸,看著龍椅上的帝王與階下的鎮國王無聲角力。
許久,雍和帝仿佛從牙縫裡擠出一句話,每個字都帶著壓抑的怒火。
“準奏。忠順親王、賈赦、史鼐等一十二人,即日起,革去所有官職爵位,削爵為民!圈禁各自府中,不得出入!交由三司……嚴加審訊!務必查明真相,按律處置!”
舊勳官員瞬間如被抽走了脊梁骨,有人癱軟在地,有人麵如死灰,哀戚之色溢於言表。
林如海等清流則暗暗鬆氣,目光中閃過一絲快意。
秦易率先躬身:“陛下聖明!”
他低頭的瞬間,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轉瞬即逝。
舊勳的政治生命,到此為止。
接下來,該好好算算與那位龍椅上的陛下,這筆新舊總賬了。
朝會在詭異的沉重氣氛中結束。
百官懷揣著各自的心思退出太極殿,無人不曉。
一個時代落幕了,但更大的風暴,才剛剛開始醞釀。
喜歡紅樓:開局呂布戰力的我強奪金釵請大家收藏:()紅樓:開局呂布戰力的我強奪金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