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旗未落_鍍金神座:時代的齒輪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9章 旗未落(2 / 2)

他隻指著數據:“上校,昨夜若無護路兵團的介入,從第一聲火警到核心區域疏散完成,時間將延遲至少十七分鐘。根據火勢蔓延模型,預估死亡人數將從四人攀升至十三人。”

麥克阿瑟上校粗糙的手指在印著傷亡曲線的紙頁上摩挲,許久沒有說話。

辦公室裡隻有老式掛鐘的滴答聲,像是在為沉默計時。

康羅伊沒有催促,他知道對於一個老軍人而言,戰損報告的重量勝過千言萬語。

終於,上校拿起筆,墨水在紙上留下一個深重的印記。

他在報告末頁的空白處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旁邊還有一行批注:“建議納入民間應急協作名錄。”

當康羅伊的邏輯與數據在官方體係內鑿開一道裂縫時,詹尼的攻勢已在無形的輿論場上展開。

她連夜協調《大西洋月刊》的網絡電訊係統,一篇題為《誰定義英雄?

》的討論稿,如精準投送的傳單,同步出現在全美十二個主要城市的讀書會終端上。

詹尼的筆觸極為巧妙,她避開了“華人英雄”這類容易引發對立的宏大敘事,而是聚焦於一個無法辯駁的細節:那個名叫陳阿柱的士兵,入伍前是廣東台山的一名漁民,家中五口人賴以為生的,隻是一條打滿補丁的破舊漁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被他從火海中救出的那個小女孩,她的父親,是一名在碼頭扛包的愛爾蘭裔裝卸工。

就在半年前,這位父親還曾在工會集會上公開叫罵,讓“那些黃皮猴子滾回亞洲去”。

文章並未做出任何道德評判,隻是冷靜地陳述了一個事實:如今,這兩個家庭將在同一家醫院,由同一個心理輔導小組提供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援助。

文章的結尾,詹尼隻留下一個問題:“當烈焰吞噬一切,將所有人的臉龐都映照得通紅時,膚色,還那麼重要嗎?”這個問題像一顆投入知識分子圈的深水炸彈,迅速在波士頓的學者沙龍和紐約的文化俱樂部中引爆。

一場關於身份、偏見與人性本能的討論,跨越了階層與地域的界限,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共情漣漪。

與此同時,張天佑正將這種抽象的善意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他主動找到康羅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軍民融合計劃。

“長官,與其讓士兵們在營地裡空耗,不如讓他們走出去。”他提議,每日抽調五十名士兵,以輪值的方式參與東區的基礎設施巡檢。

任務瑣碎而具體:排查老化暴露的電線,加固風雨中搖晃的危牆,清理堵塞社區的排水溝。

他特彆強調:“我們不做替代,隻做補位。要讓市民們看見,我們在做事,而不是在這裡等著被安置。”

康羅伊批準了這項計劃,並以他特有的政治敏銳度做了一個補充:為每支巡邏小隊配備一名本地社區的誌願者作為“聯絡員”,負責溝通與記錄。

計劃實施的第一天,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名華人士兵憑借著在國內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敏銳地嗅到了一處老舊公寓樓內微弱的煤氣味。

在聯絡員的協調下,他們迅速封堵了正在泄漏的管道,避免了一場潛在的爆炸。

這個消息沒有通過報紙,而是經由社區的公告欄和鄰裡間的口耳相傳,迅速擴散開來。

當晚,巡邏隊返回營地時,發現門口放著七個保溫桶和一堆疊得整整齊齊的毛毯。

熱湯的香氣,驅散了費城深秋的寒意。

然而,陽光之下必有陰影。

馬丁·凱利眼見正麵的攻擊無法撼動護路兵團日益增長的聲望,轉而采取了更為陰毒的戰術。

他授意旗下的《紀事報》開辟了一個連載專欄,名為《影子守望者》。

報道中,凱利將士兵們的社區服務描繪成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宣稱“護路兵團正以服務之名,行監控之實”,文章的字裡行間都在暗示,康羅伊正借助這支華裔武裝,建立一個覆蓋全城的私人監控網絡。

為了增加可信度,他還引用了一位匿名“市政雇員”的說法:“他們拍下每一扇窗戶的照片,用本子記下每一條小巷的結構——這不是公益勞動,這是標準的軍事偵察!”

恐懼是最容易傳播的病毒。

一時間,那些原本充滿善意的目光開始變得警惕和懷疑。

一些居民開始在巡邏隊經過時關上窗戶,甚至有人當街驅趕正在清理排水溝的士兵。

康羅伊的團隊通過差分機監測到輿情正在急劇升溫,負麵詞條的增長曲線陡峭得令人心驚。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康羅伊選擇按兵不動,任由這股汙名化的浪潮發酵。

就在凱利以為自己勝券在握時,康羅伊的反擊以一種誰也想不到的方式展開。

他突然向全社會宣布,護路兵團營地將舉行為期三天的公眾參觀日,並向城中的教師、神職人員、工會代表與商會領袖發出了正式邀請。

他要將所謂的“影子”,徹底暴露在陽光之下。

參觀日當天,康羅伊親自擔任解說員。

他沒有做任何慷慨激昂的辯解,隻是平靜地展示著營地的管理結構:牆上貼著精確到分鐘的士兵作息表,倉庫裡每一箱物資的分配流程都有清晰的記錄,訓練場上展示的科目是最基礎的體能與救援技巧。

最關鍵的一環,是他將所有巡檢記錄本全部公開。

每一本記錄上,不僅有士兵的工作內容,旁邊還留有社區聯絡員的簽名確認。

康羅伊甚至當場撥通了一支正在作業小隊的通訊器,接通了擴音器,讓一位工會代表直接提問:“你們現在在哪?在修什麼?材料是誰提供的?”電話那頭傳來嘈雜的風聲和清晰的回答,一個帶著濃重本地口音的聲音說:“我們在修栗樹街第三小學的圍牆,磚頭和水泥都是社區自己湊的,他們隻是來幫忙的!”

答案,清晰而透明。

次日,《費城問詢報》——這座城市最受尊敬的報紙——發表了一篇社論,標題是:“看見,是消除懷疑的唯一途徑”。

文章結尾寫道:“懷疑源於未知,而康羅伊給了我們看見的機會。”

這股由透明帶來的信任,最終彙聚到了市政廳。

參觀活動結束的當晚,一場罕見的緊急會議被召集,議題隻有一個:是否批準護路兵團作為臨時編製,正式納入“城市輔助勤務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會議廳內,爭論激烈。

反對派依然固守著“外籍武裝力量不得介入市政內政”的陳舊法條。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瑪莎·貝克特,那位在火災中失去家園的女教師,緩緩站了起來。

她沒有帶任何講稿,手中隻捧著一塊被熏得漆黑的木板,那是她從公寓殘骸中撿回來的唯一紀念。

她走到主席台前,聲音不大,卻讓整個會場都安靜了下來。

“我曾以為,他們是入侵者。”她說,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議員,“但事實是,在我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時候,他們已經比我更早地衝進了火場。”

她將那塊燒焦的木板輕輕放在光潔的主席台上,木炭的黑色在上麵留下了一道刺眼的痕跡。

“這塊木頭記得是誰救了它,”她的聲音微微顫抖,“我也記得。”

最終的投票結果揭曉:十七票讚成,八票反對。臨時授權通過。

會議結束後,康羅伊的臉上並沒有勝利的喜悅。

他回到營地,下達了一道命令。

士兵們將那麵一直插在陳阿柱床頭的“鐵齒輪”旗幟取下,鄭重地護送到營地的旗杆下。

在數十名士兵的注視中,旗幟在黎明前的微風中緩緩升起。

天際線上,差分機塔樓頂端的紅色掃描光束定時掃過,在那一瞬間,照亮了旗幟的背麵。

那裡,用最樸素的針線,繡著四個蒼勁有力的漢字:人在旗在。

城市此刻終於歸於平靜,新一天的光芒正試圖驅散旗幟上那抹紅光。

然而,和平與黎明一樣,是脆弱而短暫的,不過是下一場交鋒前的暫時休戰。

在康羅伊的辦公室裡,一切都還靜得出奇。

直到七點整,第一聲敲門響起。

喜歡鍍金神座:時代的齒輪請大家收藏:()鍍金神座:時代的齒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