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人無遠慮_秦朝曆險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秦朝曆險記 > 第217章 人無遠慮

第217章 人無遠慮(1 / 2)

商鞅凱旋歸來後,雖已連日征戰,卻依然夜不能寐。他在燈下研讀著詳儘的輿圖與各國情報,思考著秦國的下一步戰略。

次日清晨,商鞅求見嬴渠梁。

&34;武安君清晨來訪,必有要事。&34;嬴渠梁放下手中竹簡,示意商鞅入座。

商鞅深深一揖:&34;陛下,臣夜思曉想,認為眼下局勢乃千載難逢之良機,不可錯失。&34;

&34;說來聽聽。&34;嬴渠梁眼中閃過一絲興趣。

商鞅展開一卷輿圖:&34;陛下請看,我軍此次大勝,已占據河西之地。魏國西部已大半落入我手,但尚未達成根本性戰略優勢。&34;

他指向地圖中央:&34;魏國雖敗,根基猶在。若我軍乘勝追擊,迫使魏國東遷,則秦國可儘得黃河以西之地,形成&39;河山之固&39;。屆時,我秦國將據險以守,穩固後方,放眼東方。&34;

嬴渠梁若有所思:&34;卿是說,趁魏國虛弱之際,徹底將其逐出黃河以西區域?&34;

&34;正是!&34;商鞅目光炯炯,&34;臣觀天下大勢,爭雄逐鹿之日已至。我秦國欲成帝王之業,必先取得戰略要地,穩固根基。魏國遷都,不僅可使我國獲得廣闊領土,更重要的是取得了爭霸天下的戰略支點。&34;

嬴渠梁起身踱步,思索片刻:&34;此議甚合朕意。不過,魏國根深蒂固,恐非易與。&34;

商鞅胸有成竹:&34;臣已有周詳計劃。我軍可持續對魏施壓,攻其要塞,斷其糧道;同時派使臣曉以利害,令其知遷都之利。如此內外夾攻,魏國必然東遷。&34;

嬴渠梁眼中精光閃爍:&34;好!朕即刻召集軍機大臣,詳議此事。&34;

當日午後,鹹陽宮內,群臣濟濟一堂。

嬴渠梁開門見山:&34;諸位,武安君提議乘勝追擊,迫使魏國東遷,以便我秦國獲得&39;河山之固&39;。諸位以為如何?&34;

張儀第一個表態:&34;臣讚同武安君之策。魏國素來強盛,若能迫其東遷,則我秦國不僅獲得肥沃土地,更重要的是占據了戰略高地。此乃成就霸業之基礎。&34;

甘龍卻持不同意見:&34;陛下,我軍連日征戰,將士疲憊,國庫消耗巨大。若再興兵,恐難持久。臣以為當休養生息,鞏固已得之地。&34;

公子華點頭附和:&34;魏國雖敗,但底蘊深厚。若貿然進逼,恐引其他諸侯乾預。我軍遠征在外,後勤補給困難,勝負難料。&34;

商鞅不緊不慢地反駁:&34;二位大人之慮並非沒有道理,但恕臣直言,此刻正是出擊良機。魏國馬陵慘敗,太子被俘,公子被擒,軍心渙散,民心動搖。若我軍持續施壓,魏國必然考慮遷都以避其鋒。&34;

他轉向嬴渠梁:&34;陛下,臣並非主張立刻全麵出擊。我軍可采取&39;攻心為上,攻城為下&39;之策。一麵派軍持續騷擾魏國西部要地,一麵派使臣進言,許以和平條件,使魏國自行決定東遷。&34;

嬴渠梁沉思片刻:&34;武安君之策確有可取之處。魏國若東遷,我秦國將立於不敗之地。&34;

他環視群臣:&34;此事關乎國策,朕意已決。即日起,調集全國之力,對魏國形成持續軍事壓力;同時派得力使臣,曉以利害,促其東遷。&34;

商鞅補充道:&34;臣以為可派張儀為使,前往魏國。張大人口才出眾,說服力強,定能完成此任。&34;

嬴渠梁點頭讚許:&34;就依武安君之策。張儀為使,商鞅統軍,朕要在半年之內,看到魏國遷都!&34;

一個月後,秦軍再次大規模集結,分三路向魏國邊境挺進。

商鞅親率主力,直逼安邑,這座魏國重鎮距離魏都安邑僅百餘裡,戰略地位至關重要。城外,秦軍旌旗招展,戰鼓雷鳴,聲勢浩大。

城牆上,魏將軍麵色凝重地望著遠處連天的秦軍營帳:&34;秦軍來勢洶洶,我軍實難抵擋。&34;

安邑成為首當其衝的目標。商鞅指揮軍隊在城外構築工事,挖掘壕溝,搭建攻城器械,同時派兵切斷城內外聯係,形成完整包圍。

商鞅並不急於強攻,而是派使者前往城中:&34;秦國無意屠城。若城中投降,秦軍保證秋毫無犯;若負隅頑抗,城破之日,後果自負。&34;

城內守軍猶豫不決。一日後,秦軍開始第一波攻勢,很快攻破外城。內城守軍見狀,軍心動搖,最終選擇投降。

安邑不戰而降,秦軍順勢向東挺進,連下數城。魏國邊境告急,朝野震動。

與此同時,張儀已抵達魏都大梁,求見魏惠王。

大殿之上,魏惠王陰沉著臉:&34;秦使求見,所為何事?&34;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儀不卑不亢:&34;寡君嬴渠梁有意與大王議和,特派臣前來商議和平之策。&34;

魏惠王冷笑:&34;秦國興兵犯境,又派使臣議和,究竟何意?&34;

張儀神態自若:&34;大王明鑒,天下大勢已變。秦國日強,而魏國馬陵一敗,元氣大傷。如今秦軍已占河西,兵鋒直指大梁。寡君念及兩國世代交好,不忍刀兵相見,故願與大王和談。&34;

魏惠王皺眉:&34;秦國欲和,條件為何?&34;

張儀緩緩道來:&34;寡君之意,魏國若遷都於東,讓出黃河以西之地,秦魏可世代和平。魏國太子、公子均可釋放,兩國互市通商,秦國甚至願助魏對抗齊楚。&34;

大殿內一片嘩然。魏惠王勃然大怒:&34;荒謬!讓我魏國舉國東遷,豈非笑話?張儀,你回去告訴你家國君,除非魏國亡國,否則絕不可能答應如此無理要求!&34;

張儀不慌不忙:&34;大王息怒。臣鬥膽一問:若秦軍攻破大梁,魏國將何去何從?東遷乃保全國本之策。魏國根基在人不在地,暫時退讓,保存實力,他日東山再起,未嘗不可。&34;

魏相公叔痤進言:&34;大王三思。如今秦軍勢大,我軍難敵。遷都雖損國威,卻可保全國本。待他日休養生息,再圖複興。&34;

魏惠王躊躇不決:&34;容寡人考慮三日,再予答複。&34;

張儀告退後,魏國朝堂上爭論不休。主戰派堅決反對遷都,認為有失國格;主和派則認為當務之急是保全國力,遷都乃無奈之舉。

三日後,張儀再次求見,魏惠王勉強同意:&34;寡人可考慮遷都,但秦國須先撤軍,歸還近期所占城池,釋放太子與公子。&34;

張儀婉言拒絕:&34;大王此言差矣。秦國既已勝券在握,豈有先行撤軍之理?不如這樣,魏國先遷都,秦國再釋放人質,至於城池,河西之地歸秦,其餘可歸還魏國。&34;

雙方據理力爭,最終張儀說服魏惠王,同意在秦軍撤至安邑一線,並釋放魏公子卬後,魏國開始籌備遷都事宜。

魏惠王雖表麵答應,但暗中仍不甘心,一麵拖延遷都進程,一麵暗中聯絡齊楚,希望獲得援助。

商鞅洞悉魏國意圖,決定加大軍事壓力。秦軍在河西地區展開新一輪猛烈攻勢,連克數城,進逼大梁外圍。

同時,商鞅派出精銳斥候,監視魏國軍隊調動和遷都準備情況,發現魏國確實在暗中集結兵力,準備反擊。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