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正午時分,當韓軍全力應對正麵進攻之際,李信的部隊已繞到要塞後方。他一聲令下,士兵們猛攻後門。守軍猝不及防,頓時大亂。
嬴駟見時機已到,立即下令全軍猛攻。韓軍腹背受敵,很快潰不成軍。到黃昏時分,石門要塞已落入秦軍之手。
"傳令下去,休整一夜,明日繼續向東推進!"嬴駟命令道。他特意召見了李信,"你此次表現出色,朕甚為欣慰。學堂所學,看來確實有用。"
李信恭敬回答:"這都是太子和諸位教官教導有方。學堂傳授的不僅是戰術技巧,更是冷靜思考和臨機應變的能力。"
嬴駟滿意地點頭:"好!繼續努力,未來你必成大器!"
接下來的日子,秦軍勢如破竹,連下韓國三城。韓王驚懼不已,急忙向趙國求援。然而,由於石門要塞已失,趙軍援兵難以及時趕到。
正當秦軍準備向韓國都城進發之際,一個意外情況發生了。趙國突然從北麵出兵,襲擊了秦國邊境,意圖分散秦軍兵力。
得知此消息,嬴駟立即召開軍事會議:"趙國此舉,明顯是想救援韓國。諸位認為如何應對?"
王離站出來獻策:"太子,我軍已深入韓境,若此時回師,恐前功儘棄。臣建議,分兵兩路:主力繼續壓向韓國都城,迫其投降;另派一支精銳回防邊境,抵擋趙軍。"
嬴駟沉思片刻,點頭讚同:"善!就依此計。"他任命王離為偏將,率領三萬精銳回防,自己則率領主力繼續東進。
在征韓期間,武勝學堂的文治教育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蒙驁與新到任的文治教習範雎一起,精心設計了課程體係,包括法理、吏治、農政、水利等實用知識。
範雎原是魏國大夫,因政見不合,被誣陷逃亡至秦。商鞅慧眼識才,推薦他任武勝學堂文治教習。範雎學識淵博,善於教學,深受學員喜愛。
"夫治國之道,在於明法度、審舉措、知民情。"範雎在課堂上循循善誘,"我秦國變法圖強,正需懂得變法精髓的治理人才。爾等學成後,當為新政添磚加瓦。"
學員們聽得入迷,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將來為國效力。
就在武勝學堂文治課程如火如荼之際,戰場上傳來捷報:嬴駟率領秦軍已抵達韓國都城新鄭城下。韓王見大勢已去,主動派使者求和。
嬴駟提出條件:"割讓石門以西全部領土,賠償軍費黃金萬兩,派王子入秦為質。"
韓王彆無選擇,隻得接受條件。就這樣,秦國不費吹灰之力,便獲得了韓國大片領土,進一步鞏固了東進基礎。
與此同時,王離率軍回防的戰況也十分順利。他運用在學堂學到的"後發製人"戰術,先以小部隊誘敵深入,再以主力包抄截斷,一舉擊潰了趙軍前鋒,迫使趙軍退兵。
大捷之後,嬴駟率軍凱旋。鹹陽城內,萬民夾道歡迎。嬴渠梁親自到城門外迎接,對嬴駟讚不絕口:"好兒子!此戰不僅拓土百裡,更彰顯了我秦國軍威!"
嬴駟謙虛地說:"父王過獎。此戰能順利取勝,全賴將士用命,學堂學員表現尤為出色。"
嬴渠梁聞言大喜:"看來武勝學堂果然名不虛傳!朕決定,進一步擴大學堂規模,提高招生人數,為我秦國培養更多人才!"
回到武勝學堂,嬴駟驚喜地發現,文治課程已初見成效。範雎帶領學員們製定了一套縣域治理方案,獲得了商鞅的高度評價。
"太子殿下,"範雎恭敬地彙報,"學員們學習熱情高漲,已能將法理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這套縣域治理方案,就是他們集體智慧的結晶。"
嬴駟翻閱方案,連連點頭:"很好!理論結合實際,這正是我所期望的。"他看向範雎,"範教習辛苦了,你的教學成果令我欣慰。"
範雎謙虛道:"這都是陛下和太子的信任,微臣隻是儘己所能罷了。"
這時,蒙驁走來報告:"太子,按您的指示,我們已經與各縣協調,準備安排學員輪流下縣實習,體驗基層治理。"
嬴駟大為讚賞:"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唯有親身經曆,才能真正掌握治理之道。"
就這樣,武勝學堂的教學體係日益完善,既有軍事訓練,又有文治教育,還增加了實地實習環節。學堂的名聲越來越大,吸引了各國有誌青年前來求學。
一年後的春日,嬴渠梁親臨武勝學堂視察。看著操場上訓練有素的學員們,嬴渠梁欣慰不已:"虔兒,你的遠見卓識,為我秦國培養了這麼多棟梁之才,實在是大功一件!"
嬴駟恭敬地說:"父王過獎。兒臣不過是儘己所能,為國分憂。這些年輕人才是我秦國的未來和希望。"
夕陽西下,嬴駟站在學堂高台上,眺望遠方。他心中明白,武勝學堂隻是一個開始,秦國統一大業的道路還很長。但有這些優秀人才的支持,有父王的英明領導,有變法帶來的強大國力,這個偉大目標終將實現。
文治武功,相輔相成。秦國崛起之路,已然不可阻擋。
鹹陽城外,春風拂過麥田,新的一年又將開始。在這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嬴駟和武勝學堂的故事還在繼續...
喜歡秦朝曆險記請大家收藏:()秦朝曆險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