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遠比之前口頭邀請的“旁聽”或“交流”更進一步!
沈工為何會突然寄來如此正式的信函和出入證?
是因為看到了他在展覽上的表現,還是……與那份剛剛交出去的“柴油機圖紙”有關?
這張突如其來的出入證,是機遇,還是一個更加精致的陷阱?
林向陽捏著那張薄薄的卡片,感覺它重若千鈞。
剛剛下定主意要借市裡評選破局,機械廠這邊又拋來了一個更誘人卻也更加莫測的“台階”。
他該不該踏上這個“台階”?
前方的迷霧,似乎因為這一紙憑證,變得更加濃重了。
他仿佛站在一個十字路口,每一個選擇,都可能通向截然不同的未來。
那張印著紅星機械廠徽標、蓋著鮮紅公章的臨時出入證,靜靜地躺在林向陽的掌心,薄薄的一張硬紙片,卻仿佛有著千鈞之重,壓得他心頭沉甸甸的。
沈懷儒工程師的親筆信言辭懇切,充滿了對後輩的賞識與提攜之意,邀請他參加的技術交流座談會,無疑是一個接觸更核心知識、拓展眼界的絕佳平台。
這張出入證,便是通往那個平台的鑰匙,代表著一種正式的、半官方的認可。
若是放在平常,這絕對是求之不得的機遇。
但此刻,在林向陽眼中,這把“鑰匙”卻閃爍著莫測的光芒。
它來得太巧了。
巧得讓他無法不將其與剛剛交出去的“柴油機圖紙”,以及與錢叔背後那個神秘的“生產設備革新辦公室”聯係起來。
是沈工單純的愛才之心,看到了展覽上的作品後做出的決定?
還是那份假圖紙輾轉到了沈工手中,引起了他更大的興趣?
抑或……這本身就是錢叔那邊計劃的一部分,用一種更溫和、更難以拒絕的方式,將他這隻“潛力股”納入其影響範圍,甚至控製之下?
無數的猜測如同潮水般湧來,衝擊著他的判斷。
“向陽,誰找你啊?拿的什麼好東西?”
前排有同學好奇地探頭張望。
林向陽瞬間回神,以極快的速度將出入證和信箋重新塞回牛皮紙袋,臉上擠出一絲符合年齡的、略帶靦腆的笑容:“沒什麼,一個遠房親戚捎來的東西。”
他不能表現出異常。
在馬科長可能已經暗中投下質疑目光的校園裡,任何與“機械廠”、“特殊關照”相關的跡象,都可能被渲染成他“不走正道”的證據。
他將文件袋小心翼翼收進書包最內側,仿佛那不是一張通行證,而是一塊燙手的烙鐵。
課堂上的時間變得有些難熬。
講台上老師的聲音仿佛隔著一層水幕,模糊不清。
他的思緒在機械廠的機遇、錢叔的威脅、馬科長的刁難以及市裡科技創新評選的可能性之間反複跳躍。
每一種選擇都利弊交織,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去機械廠,可能獲得寶貴的學習機會和沈工的進一步賞識,為自己和家庭找到一個強有力的靠山,但也可能更深地陷入某個未知的漩渦,甚至暴露更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