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陽,昨天下午,你是不是沒來上課?”
陳老師開門見山地問,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林向陽心中一凜,知道昨天下午因為繪製假圖紙和後續風波,確實曠課了。
他低下頭,做出承認錯誤的樣子:“是的,陳老師。昨天家裡……有點急事,我沒來得及請假,對不起。”
“急事?”
劉老師扶了扶眼鏡,語氣帶著審視,“什麼急事,能讓你連請假的時間都沒有?林向陽,你要知道,學校看重你的天賦和努力,但也要求你遵守紀律。不能因為得了獎,就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林向陽知道,這不僅僅是曠課那麼簡單。
他敏銳地感覺到,背後可能有馬科長的影子。
或許馬科長已經向學校反映了他“心思不定”、“在校外惹是生非”的情況。
他不能說出真相,隻能繼續以“家庭負擔”作為借口,並展現積極的態度:
“劉老師,陳老師,我知道錯了。以後一定嚴格遵守紀律,有事一定提前請假。我不會因為任何事耽誤學習,請老師們相信我。”
他的態度誠懇,帶著少年人特有的倔強和認真。
陳老師看著他眼下的青黑和略顯疲憊的神情,想到他家的實際情況,心軟了幾分,歎了口氣:
“我們知道你家裡不容易,但規矩就是規矩。這次念你是初犯,家裡可能真有困難,就不深究了,寫份檢討交上來。但是林向陽,你要記住,學生的本分是學習,不要把太多精力分散到不相乾的事情上,尤其是……”
她頓了頓,似乎在斟酌用詞,“……一些社會上的複雜關係。”
這話意有所指,林向陽幾乎可以肯定,馬科長一定來“關照”過了。
“我明白,謝謝陳老師,謝謝劉老師。”林向陽恭敬地回答,心中卻警鈴大作。馬科長的手,伸得比想象中還要快。
離開辦公室,他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從校園內部襲來。
馬科長利用職權給他製造麻煩,雖然暫時隻是警告,但若持續下去,必然會影響他的學業和在學校的評價。
他必須儘快破局!
僅僅被動防禦和等待對方“消息”是不夠的。
他需要主動創造一個新的、更耀眼的“價值點”,一個能讓學校乃至街道都更加重視他、從而讓馬科長之流不敢輕易動他的“護身符”。
他想到了之前區文化館的展覽,想到了沈懷儒工程師的讚賞,想到了“向陽學習小組”帶來的正麵影響。
知識和技術,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最能掌控的武器。
僅僅展示“暖手鐵盒”和“水錘泵模型”這類小發明還不夠,他需要拿出更紮實、更具實用性,甚至能引起更高層麵關注的技術成果。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便迅速在他腦海中生根發芽。
他回想起虛擬圖書館中那些浩如煙海的知識,回想起這段時間通過俄文手冊、德文書籍接觸到的更前沿的技術思路。
結合這個時代的需求和現有的條件,他能做什麼?
改進農具?
優化某種生產流程?
還是……在無線電或者簡易機械領域,做出更實用的創新?
他一邊思考,一邊走進教室。
同學們看他的目光各異,有羨慕,有敬佩,也有幾分之前謠言帶來的疏離和探究。
課間,他獨自坐在座位上,拿出筆記本,開始勾畫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