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第二句,依舊無誤。
辦公室開始響起輕微的吸氣聲。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比喻精妙,氣勢恢宏,一個小女孩筆下寫出,竟帶出了幾分原詞的壯闊意境。
乾事們麵麵相覷,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上半闕完成,一字不差,一筆不亂!
陳老師的臉色已經從最初的質疑,變成了驚愕,再到現在的凝重和專注。
她身體微微前傾,緊緊盯著紙上的字跡和曉梅的筆尖。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下半闕開始。
曉梅越寫越順,心態越來越穩,甚至帶上了一種沉靜的自信。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用典精準,曆史人物信手拈來。這絕不是一個失學女孩該有的知識儲備!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名句一出,幾個年輕的乾事甚至忍不住低聲跟著默念起來,眼神狂熱。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最後一句,筆鋒收住!最後一個句號,穩穩點下!
全場死寂!
林曉梅放下鉛筆,輕輕呼出一口氣,小臉上因為專注而泛起紅暈,她抬起頭,看向陳老師,眼神清澈而明亮。
陳老師一個箭步上前,幾乎是搶過那張紙,扶了扶眼鏡,逐字逐句,反複核對了三遍!
每一個字都正確!
每一個標點都無誤!
甚至格式都完全正確!
這……這怎麼可能?!
她猛地抬起頭,看看紙上那工整稚嫩卻蘊含力量的筆跡,又看看眼前這個看似普通的小姑娘,最後看向旁邊一臉平靜仿佛早就知道結果的林向陽。
巨大的震撼和荒謬感衝擊著她的認知。
一個失學多年的十一歲女孩,當場一字不差地默寫出了《沁園春·雪》!
這已經不是“識字”能概括的了!
她之前所有的理由、所有的規章,在這鐵一般的事實麵前,都顯得如此蒼白可笑!
“你……你以前學過?”
陳老師的聲音有些乾澀,她實在找不到彆的解釋。
林向陽適時開口,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陳老師,我父母以前教過我們一些。後來他們不在了,我偶爾也會找些舊報紙、廢書籍回家,自己學,也教妹妹。這首詞,我們都很喜歡,經常一起背,一起默寫。就想著,什麼時候能有機會坐在教室裡,跟著老師學更多這樣的好文章。”
他將一切歸功於已故父母的啟蒙和兄妹倆的自學,合情合理,又帶著點心酸,瞬間引起了周圍乾事們的同情。
“原來是這樣……”
“烈屬子弟,就是有覺悟……”
“自學都能學到這程度,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