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花誣告保溫箱一事,如同投入池塘的一顆石子,雖激起一陣漣漪,但很快便在李愛華主任明確的表態和林家兄妹坦蕩的應對下平息下去。
經此一鬨,那土法保溫箱反而意外獲得了“官方認證”,成了林家“勤儉節約、技術創新”的又一樣板。
李主任甚至在一次街道小組會上略提了一句,引得不少生活拮據的住戶暗暗琢磨,是否也能學著利用廢舊物資改善生活。
林向陽並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警惕。
王翠花的舉動雖蠢,卻提醒了他,在這大雜院裡,不知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等著抓錯處。
他叮囑弟妹,日後行事需更加謹慎,尤其是涉及外來物資時,務必想好合理解釋。
保溫箱投入使用後,效果立竿見影。
清晨熬好的酸梅湯,經過井水預冷後放入保溫箱,到下午出攤時,依舊能保持令人滿意的涼意,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口感和吸引力,也基本杜絕了因天氣炎熱而變質浪費的風險。
曉梅的小賬本上,因損耗導致的成本支出項顯著減少,讓她的小眉頭舒展了不少。
然而,新的挑戰接踵而至。
野山楂酸梅湯的獨門配方固然成功,但其風味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野山楂本身帶來的天然酸味和微弱甜味,以此降低了對糖的絕對依賴。
但完全無糖,口感層次會單薄許多,林向陽始終保留著加入少量糖或糖精以平衡風味的步驟。
此前試驗和初期生產,消耗的都是林家本就微乎其微的糖儲備以及最初購買受阻的那點糖精。
如今產量稍增,這點庫存很快告罄。
嘗試再次購買糖精,周滿囤依舊是那副愛答不理、陰陽怪氣的腔調:“沒有!等著!啥時候有?不知道!合作社又不是給你們家開的!”
而紅糖、白糖更是緊俏物資,憑票定量供應,林家那點可憐的糖票早已用完,根本不可能通過正規渠道大量獲取。
沒有糖或糖精的輔助,單純依靠野山楂,熬出的酸梅湯酸味過於尖銳,缺乏醇厚的回甘,連續品嘗容易倒牙,勢必影響長期銷售。
“大哥,要不......咱們就賣酸一點的?”
衛國試探著問,他覺得隻要能賣錢,酸點也沒啥。
“不行,”林向陽搖頭,“做生意要講究口碑。一開始大家圖新鮮,時間長了,太酸的口感會勸退很多人。我們必須保證味道的穩定和適口性。”
曉梅翻著賬本,小臉嚴肅:“可是大哥,糖精買不到,糖咱們沒票,黑市的價格......”
她沒再說下去,但意思很明顯,黑市的糖價高昂,如果用它,酸梅湯那微薄的利潤將瞬間被吞噬,甚至可能虧本。
局麵似乎陷入了僵局。
原料卡脖子的情況,再次出現。
林向陽沉思良久,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堆之前賠償糖葫蘆小販得來的“戰利品”——那些糖渣和碎山楂熬製出的山楂醬。
這山楂醬甜度濃鬱,風味獨特。
如果......將適量的山楂醬融入酸梅湯中,是否既能增加複合果香,又能提升甜度,從而減少甚至替代額外添加的糖呢?
說乾就乾。
他立刻進行了一次小批量試驗。
熬製基礎版的野山楂烏梅湯時,他舀入一小勺濃稠的山楂醬,共同熬煮片刻。
結果令人驚喜!
山楂醬的融入,使得酸梅湯的色澤更加紅亮誘人,口感也變得更加醇厚豐滿。
野山楂的酸、烏梅的煙熏感、甘草的藥香與山楂醬的濃甜果酸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種層次更複雜、回味更悠長的全新風味!
甜度恰到好處,完全無需再額外加糖!
“這個更好喝!”曉雨嘗了一口,眼睛彎成了月牙。
“嗯!比之前的還香!”衛國猛點頭。
曉梅仔細品味後,也給予了肯定:“口感確實更好了,而且應該能節省糖的消耗。但是大哥,這山楂醬也是用糖渣做的,量也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