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包子的香氣似乎還在齒頰間留戀,那飽腹的滿足感與首次分紅的喜悅,如同給林家兄妹疲乏卻堅韌的身心注入了一股溫潤的暖流。
家庭基金盒裡那沉甸甸的一元九角四分錢,不僅是物質上的積累,更是精神上的錨點,讓他們在這風雨飄搖的時世中,擁有了更多直麵未來的底氣。
然而,林向陽深知,一時的成功與溫飽,遠非終點。
酸梅湯生意受天氣、原料、政策乃至國營競爭的影響太大,根基脆弱。
要想讓這個家真正站穩腳跟,必須開拓更多元、更穩定的收入來源。
夏日將儘,秋意初顯,早晚的涼風帶來了新的訊號。
林向陽的目光,落在了街邊偶爾可見的、那散發著誘人焦香的烤紅薯攤上。
熱乎乎、甜滋滋的烤紅薯,無疑是秋冬時節極受歡迎的平民美食,門檻相對較低,若能做成,正好與夏季的酸梅湯形成季節性互補。
“咱們試試烤紅薯怎麼樣?”
晚飯後,林向陽一邊收拾著碗筷,一邊狀似隨意地提出新想法。
“烤紅薯?”衛國眼睛一亮,吃貨的本能讓他瞬間興奮起來,“好啊好啊!那個香!肯定好賣!”
曉梅則立刻進入“財政部長”的角色,蹙著小眉頭盤算:“紅薯倒是不算太貴,也好買。可是……烤紅薯需要專門的爐子吧?還得一直燒煤,成本不低呢。”
她精準地指出了關鍵問題——燃料成本。
“爐子的問題,我來想辦法。”
林向陽成竹在胸,“咱們不買現成的,自己做一個。不但要做,還要做一個比彆人都省煤的。”
【能量:0.9110】——意念微動,虛擬圖書館的流光再次無聲滑過。
【請求調取基於1950年代常見材料、以提升熱效率為核心的簡易烤薯窯爐構造方案。側重二次燃燒、保溫設計。消耗:可忽略。】
【請求通過。】
大量關於土法節能灶、簡易耐火結構、空氣動力學基礎原理的信息湧入腦海,經過篩選整合,最終聚焦於一種利用廢舊磚石、鐵皮桶改造,通過巧妙設計煙道和燃燒室,實現燃料二次燃燒、極大提高熱利用率的“簡易節能烤薯窯”方案。
其核心在於“二次燃燒”——讓未能充分燃燒的可燃氣體和顆粒在特定區域再次接觸高溫和氧氣,充分釋放能量。
“需要磚頭、舊鐵皮桶、黃泥、還有一點耐火土……這些東西,大部分應該能在廢品站或者院子裡找到。”
林向陽一邊消化著知識,一邊規劃著材料清單。
說乾就乾。
第二天,林家兄妹便開始了“烤薯窯計劃”的物資籌備。
磚頭好辦,城牆根、廢棄工地總能找到散落的;
一個癟了肚子的舊鐵皮桶,是從劉海中大爺的廢品堆裡淘換來的,花了幾個分分錢;
黃泥更是隨處可見。
唯獨一點點耐火土稍微費了些周折,最後還是趙大爺默默遞過來一小包,說是以前補爐子剩下的。
材料備齊,就在林家小屋旁靠牆的角落,林向陽親自指揮,衛國充當主力,曉梅、曉雨負責遞東西、和泥巴,一場小小的“土木工程”熱火朝天地展開了。
按照腦海中的藍圖,先是用磚石壘砌一個穩固的基座和燃燒室底層,然後將舊鐵皮桶改造後倒扣其上作為主爐體,內部用黃泥混合少量耐火土仔細糊抹出特定的弧度與煙道。
最關鍵的是,在燃燒室上方設計了一個迂回的空腔——二次燃燒室,並預留了可調節的進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