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雨歇雲未散,濕漉漉的地麵和空氣中彌漫的清新土氣,見證著方才那場驟雨的猛烈。
屋內,林家兄妹圍坐在尚且溫熱的爐邊,身上的寒氣已被薑糖水和爐火驅散,但比身體更先暖過來的,是那顆因掌握了“天機”而怦然跳動的心。
礦石收音機裡傳出的、精準預言了這場暴雨的天氣預報,如同一把金色的鑰匙,為這個始終在生存線上掙紮的家庭,開啟了一扇名為“信息優勢”的嶄新大門。
沮喪和損失帶來的陰霾,被這種近乎“未卜先知”的能力所帶來的興奮與希望衝刷得一乾二淨。
“大哥!這玩意兒太神了!”
衛國依舊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圍著那台簡陋的礦石收音機打轉,粗糙的手掌想摸又不敢摸,仿佛觸碰的是什麼道家法器。
“以後咱們是不是就能盯著它,老天爺啥時候打噴嚏咱都知道?”
曉梅已經迅速從最初的震驚中冷靜下來,她拿出賬本和鉛筆,秀氣的眉頭微蹙,進入了“林家大管家”的角色:
“大哥,如果每天固定時間收聽天氣預報,我們可以提前規劃。比如,預報有雨,就不準備那麼多出攤的原料,或者像今天這樣,提前收攤或者準備好雨具。預報晴天,就放心備貨。這樣長期下來,確實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損失,相當於變相增加了收入。”
她的算盤打得劈啪作響,已然看到了其中蘊含的經濟效益。
林向陽讚許地點點頭,曉梅總能最快地將他的想法落實到具體的經營層麵。
但他看得更遠一些。
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炕沿,目光深邃:“曉梅算得對。不過,這天氣預報的價值,或許不止於幫我們自家規避風險。”
他的話音落下,弟妹們都好奇地望向他。
“你們想,”
林向陽引導著他們的思路:
“咱們大院,乃至整條胡同,有多少人家會因為突然的天氣變化吃虧?晾曬的糧食、衣物被雨淋,出門辦事白跑一趟,甚至像我們一樣,小本生意蒙受損失……如果,我們能提前把天氣信息‘賣’給他們呢?”
“賣……賣天氣?”
衛國張大了嘴巴,覺得大哥的想法天馬行空,“這……這咋賣?跟人說‘明天要下雨’?人家能信嗎?再說,這也不是咱們家的啊。”
“當然不是直接販賣信息。”
林向陽成竹在胸,“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提供一種‘晴雨提示’服務。”
他腦海中迅速勾勒出雛形,“我們可以製作一些小標記,比如,晴天掛個綠色的布條,陰天掛個黃色的,下雨天掛個紅色的,就掛在咱們院門口或者胡同口顯眼的地方。每天根據收音機裡的預報更新。這樣,左鄰右舍出門前看一眼,心裡就有個譜了。”
“這個法子好!”
曉梅眼睛一亮,“不直接收錢,避免麻煩,又能真正幫到大家,還能……還能提升咱們家在院裡的聲望。”
她敏銳地看到了人情和聲譽層麵的收益。
“可是,”一直安靜聽著的曉雨,小聲提出了疑問,“要是……要是掛錯了怎麼辦?廣播裡說的,就一定會準嗎?”
她還記得有時候廣播裡說的和實際天氣並不完全一樣。
林向陽欣慰地摸了摸妹妹的頭:“曉雨問到了關鍵。所以,我們不能冒進。需要先驗證一段時間,看看這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到底有多高。”
他當即定下方案:
“從明天開始,我們每天早晚固定時間收聽天氣預報,由曉梅詳細記錄在賬本後麵空白頁:預報內容、實際天氣情況。同時,我們可以在家裡先做個試驗,就在咱們窗口掛個小的晴雨標記,自己先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