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陽反問道,“換不來!這是你衛國,骨子裡的東西!是咱們林家男兒的脊梁!”
這番話,如同暖流,瞬間衝垮了衛國心中那堵用自卑和委屈築起的高牆。
他的鼻子一酸,趕緊用力吸了吸,強忍著沒讓眼淚掉下來。
“可是……可是……”他還是有些糾結,“大家都上學,姐姐學得那麼好,我……”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衛國。”
林向陽耐心地開導,“曉梅心思細,坐得住,記性好,她是讀書的料子。你呢?你動手能力強,力氣大,對東西的構造好像天生就有點感覺。記得大哥改造扁擔,裝那個軸承的時候,是不是你上手最快,很快就知道怎麼用力最省勁兒?”
衛國回想了一下,好像確實是那麼回事,懵懂地點點頭。
“這就對了!”
林向陽肯定道,“這叫天賦!你的天賦,可能就不在死記硬背那些文字上,而是在‘動手’和‘感覺’上。就像咱們修爐子,做收音機,畫鬥笠,哪一樣是光靠看書就能成的?不得動手試試?”
他巧妙地將衛國的“短板”與他的“長板”聯係起來,消解了他對學習的排斥和恐懼。
“那……那我就不用學認字了?”衛國眼中閃過一絲希冀。
“當然要學!”
林向陽斬釘截鐵,但語氣依舊溫和,“認字、算數,是基礎。就像蓋房子要打地基一樣。你不要求像曉梅那樣考第一,但最起碼,常用的字要認識,簡單的賬要會算。不然,以後你就算有再好的手藝,圖紙看不懂,用料算不清,工錢不會算,豈不是要吃虧?被人騙了都不知道?”
他頓了頓,舉例道:“你看趙大爺,手藝好吧?但他要是大字不識,那些複雜的機器圖紙他怎麼看?怎麼琢磨出修理的法子?你看咱們賣東西,要是連個簡單的賬都算不明白,是不是連本錢都保不住?”
這些例子貼近生活,直白易懂,讓衛國瞬間明白了“學習”並非無用,而是與他未來可能從事的、他感興趣的事情息息相關。
“大哥……我……我不是不想學……”
衛國的聲音低了下去,帶著懊惱,“我就是……就是坐不住,一聽老師講課,腦子就跟糨糊似的……”
“方法不對而已。”
林向陽笑道,“以後大哥教你,不用你乾坐著死記硬背。咱們換個法子。”
他說著,從炕桌下拿出幾根之前做木工活剩下的、粗細均勻的小木棍,又抓過一把曉雨撿來玩的、大小不一的石子。
“來,衛國,你看。”
林向陽將木棍在炕上擺成幾堆,每堆三根,“這一堆,是三根棍子。這樣的堆,有兩堆。你算算,一共有幾根棍子?”
衛國看著那直觀的木棍,比劃了一下,不確定地說:“三……加三?是六根?”
“對!”
林向陽肯定道,又拿出石子,擺出三堆,每堆四個,“那這一堆四個石子,三堆是多少?”
衛國皺著眉頭,用手指點著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是十二個?”
“沒錯!”林向陽鼓勵地拍拍他的肩,“你看,你這不算得挺好嗎?這就是乘法啊!‘二三得六’,‘三四十二’,書上那些彎彎繞繞的符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是不是沒那麼難?”
衛國看著炕上的木棍和石子,又回想了一下大哥口裡念的“口訣”,眼睛漸漸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