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是食物,更是一項可以持續產生價值的“生產工具”!
用暫時無法變現的“虛”的收藏品,去換取能夠持續產生“實”的食物的生產資料,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是“避險資產”的巧妙轉化!
“曉梅,”
林向陽眼中重新煥發出神采,語氣急促而堅定,“把那張錯版郵票,還有那幾份品相最好的舊報紙、舊書刊,小心包好。”
曉梅一愣,隨即明白過來:“大哥,你要用它們……”
“對,”林向陽點頭,“我們不能跟著去搶高價糧,那太蠢。我們要用它們,去換‘活’路!”
他看向衛國:“衛國,你在家看好曉雨,守好家。我和曉梅出去一趟。”
“大哥,你去哪兒?黑市現在肯定亂!”衛國擔憂道。
“不去黑市,”林向陽搖頭,“我們去……郵局門口,或者……文化館附近轉轉。”
他需要尋找合適的交易對象。
集郵愛好者、舊書商、或者那些對文化物品有需求的、有一定家底的人。
這些人,在糧荒時期,或許更願意用他們手中可能富餘的、或者能通過特殊渠道搞到的“非常規”物資,來交換這些精神食糧。
這是一個冒險,但比直接闖入瘋狂的黑市要穩妥得多。
林向陽和曉梅仔細地將郵票和幾份最具代表性的舊書刊用油紙包好,揣進懷裡,仿佛懷揣著這個家庭在危機中破局的希望。
推開屋門,初一的寒風依舊凜冽。
林向陽無暇他顧,他拉起曉梅的手,大步走出院門。
胡同裡,彌漫著一種與新年格格不入的焦慮氣息。
偶爾有行人匆匆走過,臉上不再是拜年的喜慶,而是對未來的憂懼。
糧荒的陰影,如同無聲的潮水,已經開始漫上這座城市的邊緣,浸濕每個人的腳踝。
林向陽握緊了懷裡的油紙包,他知道,必須趕在潮水徹底淹沒尋常路徑之前,找到那條通往高處的、不為人知的小徑。
懷揣著那枚可能價值連城的錯版郵票和幾份頗具年代感的舊書刊,林向陽和曉梅走在年初一清冷而彌漫著不安的街道上。
預期的交易對象並未出現,郵局和文化館的閉門羹讓兄妹二人意識到,在生存危機初現端倪時,文化品的變現渠道遠比想象中更狹窄脆弱。
“大哥,好像……沒人要這些。”曉梅的聲音帶著寒意和失落。
林向陽望著空蕩的街道,糧店門口隱約可見散去的人潮殘留的焦躁。
他深吸一口氣,果斷道:“此路不通,另尋他法。回家。”
大雜院裡的氣氛比清晨更加凝重。
前院趙家傳來壓抑的爭吵聲,中院幾家門戶緊閉,唯有王翠花從門縫裡投來窺探的目光,那眼神裡混雜著慣常的刻薄與一絲兔死狐悲的惶然。
“情況不妙,”
林向陽對迎上來的衛國和曉雨低語,“黑市糧價飛漲,正規渠道也岌岌可危。”
“那咱家這點錢……”
衛國臉上沒了血色,拳頭不自覺攥緊。
林向陽沒有直接回答,他的目光如同探照燈,在簡陋的屋內再次掃視。
牆角堆著之前修房頂剩下的碎木屑和刨花,灶膛裡還有清理出來的草木灰,冬日燒煤留下的一些煤渣也堆在角落……這些平日裡的“廢物”,在此刻他眼中,卻仿佛閃爍著彆樣的光芒。
一個基於前世模糊記憶和此世知識整合的大膽計劃,迅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