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用木屑種出來的?”
他直起身,看向林向陽,語氣裡帶著求證。
“是的,韓主任。”
林向陽點頭,示意曉梅遞上記錄本,“主要原料是木屑、刨花,混合少量麥麩和石膏粉。這是我們從準備培養料、消毒、接種到出菇的全部記錄。”
韓副主任接過那本由曉梅用稚嫩卻工整的字跡記錄的“實驗日誌”,一頁頁翻看著,上麵的日期、步驟、觀察到的現象如菌絲生長、菇蕾出現)都清晰在目。
他看得非常仔細,不時還指著某個記錄詢問一兩句,林向陽都一一從容作答,解釋著原理,儘量用通俗的語言說明高溫消毒的必要性、菌絲生長的條件以及催菇的關鍵。
那位年輕的乾事則飛快地在自己的本子上記錄著。
當韓副主任的目光再次落回那些生機勃勃的平菇上時,他臉上的嚴肅終於融化了些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混合著欣賞和思索的神情。
“了不起!”
他輕輕吐出三個字,目光炯炯地看向林向陽,“真沒想到,在我們都為糧食蔬菜發愁的時候,你一個半大孩子,竟然能在這麼簡陋的條件下,摸索出這樣一條路子!化腐朽為神奇,變廢為寶啊!”
李愛華主任聽到這話,一直緊繃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連忙補充道:“韓主任,向陽這孩子一直就愛琢磨,之前改良爐灶、做玉米脫粒機,還有水培豆芽,都幫了街道和鄰居不少忙。”
韓副主任點了點頭,指著那鍋平菇湯:“這個,也是用你們種的菇做的?”
“是,”林向陽盛了一小碗,遞給韓副主任,“韓主任您嘗嘗?”
韓副主任沒有推辭,接過碗,小心地喝了一口湯,又夾起一片蘑菇放入口中咀嚼,細細品味著那鮮美的滋味。
他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色:“嗯!味道純正,口感也好!這可比野外采的也不差了!”
他放下碗,環顧這個簡陋卻充滿生機的家,目光在林家兄妹四人臉上一一掃過,最終定格在林向陽身上,語氣變得愈發鄭重:
“林向陽同誌,你這項試驗,意義非常重大!當前全區,乃至全市,都麵臨著一定的蔬菜供應壓力。你這套方法,不占耕地,不用好糧,原料易得,成本極低,卻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優質的蛋白食物!這不僅是解決了你們自家的困難,更是為我們克服春荒,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極具推廣價值的思路!”
“同誌”這個稱呼,讓林向陽心中一動。
他知道,這位韓副主任是真正看到了這項技術的價值。
“韓主任您過獎了,”
林向陽適時地表現出謙遜,“我們也是瞎琢磨,碰巧成功了。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不,這不是碰巧!”
韓副主任擺擺手,語氣肯定,“這裡麵有科學,有方法,有堅持!李主任,”
他轉向李愛華,“你們街道要高度重視,立刻將林家這個‘食用菌栽培’項目作為重點典型上報!要給予一切可能的支持!同時,組織有條件的居民,來林家學習觀摩,儘快將這項技術在轄區內推廣開來!所需的基礎原料,比如木屑、麥麩,區裡可以協調一部分,優先保障試點!”
“是!是!韓主任,我們一定落實好!”
李愛華激動地連連答應。
喜歡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請大家收藏:()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