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中學教務處辦公室那場由微積分引發的短暫風暴,隨著陳主任近乎失態的激動和林向陽的悄然離去,暫告一段落。
然而,其漣漪卻在校內少數知情教師心中劇烈蕩漾。
“天才”、“奇才”、乃至“妖孽”之類的詞彙,在幾個教研室之間隱秘而迅速地流傳,伴隨著難以置信的驚歎和將信將疑的審視。
林向陽這個名字,在踏入七中校門的第一天,就以一種遠超常規的方式,刻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印記。
作為風暴中心的林向陽,此刻卻無暇品味這所謂的“勝利”。
他跟隨著腳步急促、甚至有些踉蹌的陳主任,穿過寂靜的走廊,走向位於教學樓頂層的校長辦公室。
水磨石地麵光可鑒人,映出他略顯單薄卻挺直的身影,以及陳主任那不斷扶眼鏡、難掩興奮的背影。
林向陽的心境,在最初的震懾手段奏效後,已迅速歸於一種審慎的平靜。
他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今日之舉,實屬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粉碎偏見,爭取應得的平台,而非為了炫耀。
孫老師那先是驚駭、繼而羞慚、最終化為複雜難言的眼神,他看得分明。
那裡麵,除了被知識碾壓的無力感,是否還藏著一絲被冒犯的怨懟?
其他老師探究的目光中,除了驚奇,是否也夾雜著對於“異類”本能的排斥與審視?
在這所區重點中學,他一個無根無基、靠著廠長推薦信和“野路子”知識破格入學的貧困生,驟然獲得如此關注,絕非全然是好事。
楊廠長的推薦信是護身符,但過度依賴,反易成靶子。
他必須儘快融入,用持續的成績和低調的行事,將這份“非常規”入學帶來的負麵影響降至最低。
同時,他心中也有一絲緊迫感。
陳主任直接帶他去見校長,意味著入學之事基本板上釘釘。
高中生活即將開始,他迫切需要與之配套的“武器”——教材。
思緒翻湧間,校長辦公室那扇深棕色的木門已近在眼前。
陳主任深吸一口氣,勉強平複了一下激動的情緒,這才抬手敲門。
……
從校長辦公室出來時,林向陽的手中多了一張墨跡未乾的“第七中學高一年級插班生臨時就讀證明”。
校長是位頭發花白、氣質儒雅的老者,姓張。
在聽完了陳主任略帶誇張的彙報,又親自簡單考校了林向陽幾個關於數學思想的問題後,張校長那雙閱儘世事的眼中露出了毫不掩飾的激賞。
他沒有過多追問林向陽知識的來源,隻是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學問無涯,達者為先。望你守持本心,勿驕勿躁,於學問一道,勇猛精進。”
這份包容與期許,讓林向陽心中稍安。
張校長當場拍板,特許他即日辦理入學手續,插入高一年級三班學習。
“教材的問題,”
張校長看向陳主任,“庫房裡還有備用的嗎?先給林同學配發一套。”
陳主任臉上露出一絲難色:“校長,高一上學期的教材,庫房備用的本就不多,上學期末清點時就有缺損,這學期開學又補領了一批……現在恐怕……湊不齊完整的一套了。”
林向陽的心微微一沉。
張校長皺了皺眉:“想辦法調劑一下。總不能讓學生沒有書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