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的小插曲,隨著吳老師興致勃勃地開始講解俄語民歌特點而告一段落。
但林向陽心中並無多少得意,他更多的是一種利用信息差解決問題的冷靜。
他清楚地知道,這隻是取巧,真正的俄語學習,還需要踏實的努力。
放學後,他婉拒了幾個同學好奇的搭訕,背著依舊不算飽滿的書包,快步離開了學校。
他惦記著家裡的弟妹,也惦記著“互助組”可能接到的零活。
回到大雜院,氣氛比往日似乎更“溫暖”一些,幾個鄰居看到他,還主動笑著打了招呼。模範家庭的餘溫尚在。
曉梅和衛國已經回來了。
曉梅正趴在炕桌上,對著一本俄文數學教材和一本破舊俄漢詞典較勁,小眉頭擰得緊緊的。
衛國則在院子裡,叮叮當當地修理著一個鄰居送來的壞掉的鐵皮水壺。
“大哥,你回來了!”
曉梅聽到動靜抬起頭,臉上立刻露出笑容,但隨即又垮了下來,“這外國字好難認啊,比數學題難多了。”
林向陽走過去,看了看她正在試圖翻譯的一段關於函數極限的描述,心中欣慰。
妹妹這股鑽勁兒,將來必定不凡。
“不急,慢慢來。可以先看國內的那本習題集,俄文的作為參考和拓展。”他溫和地指導著。
這時,衛國放下工具,抹了把汗,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布包,神秘兮兮地湊過來:“大哥,你看我今天淘換到什麼好東西了!”
林向陽接過布包,入手沉甸甸的,打開一看,裡麵是幾本邊緣破損、紙質泛黃的舊書。
看樣子,又是從某個廢品攤或者以物易物換來的。
“啥書啊?”曉梅也好奇地探過頭。
林向陽拿起最上麵一本,封麵已經缺失,但內頁的版式和字體讓他微微一怔——這似乎是一本關於機械原理的德文舊書!
他快速翻動了幾頁,裡麵滿是複雜的圖紙和公式。
他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識地想到了那本蘇聯《代數》教材裡的德文符號。
他強作鎮定,又拿起下麵一本。
這是一本筆記,紙質粗糙,上麵用鋼筆寫滿了密密麻麻的中文和……日文?夾雜著一些簡單的機械草圖。
最後一本,則是一本薄薄的詩集,封麵是淡藍色的,上麵用娟秀的鋼筆字寫著《望舒詩稿》,出版年代似乎更早一些。
“這……你從哪兒弄來的?”林向陽壓下心中的波瀾,問衛國。
衛國憨厚地笑了笑:“就今天下午,幫胡同口老孫家修好了他們家的鐵柵欄,他們沒給錢,說家裡有些沒用的舊書,問我要不要抵工錢。我看著挺厚實的,就拿回來了。想著大哥和曉梅能用得上。”
他用勞動換來的“知識”。
林向陽看著弟弟那帶著點小得意的臉,心中暖流湧動,但更多的是一種驟然加劇的警惕與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