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他下筆極快,沒有絲毫修改,各大洲的形狀、比例、相對位置,竟在短短幾分鐘內,以一種驚人的準確性,呈現在了黑板上!
台下已經響起了壓抑不住的低聲驚呼。
這需要對世界地理熟悉到何種程度?
這真的是一個高中生能做到的嗎?
崔老師臉上的慍怒早已被震驚所取代,他不由自主地向前走了兩步,湊近黑板,仔細審視著那幅迅速成型的地圖,眼神中充滿了不可思議。
當世界輪廓初具,林向陽手中的粉筆並未停下。他換了一支白色粉筆,在特定的區域,開始勾勒、點畫。
首先,是在波斯灣沿岸,他用簡潔的線條圈出了幾個關鍵區域,並在旁邊用清秀的字體標注——“加瓦爾推測)”、“布爾甘推測)”。
緊接著,他的粉筆移向北非,在利比亞、阿爾及利亞一帶點了數下;
劃過北海,在英國與挪威之間標注了一片區域;
又在遙遠的西伯利亞荒原、東南亞的沿海、乃至南美的委內瑞拉和馬拉開波湖區域,都做出了清晰的標記。
他並非胡亂塗抹,每一個標記都落在未來已知的大型油氣田位置上。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仿佛他筆下不是粉筆,而是蘸滿了未來信息的墨筆。
最後,他放下粉筆,轉身麵向早已目瞪口呆的全班同學和崔老師,指著黑板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標記,聲音沉穩地開口,依舊沿用著“推測”和“舊書刊記載”的話術:
“崔老師,各位同學。根據我偶然看到過的一些零散外文資料,以及地質學上的板塊理論推測,這些被我標記出來的區域,可能蘊藏著遠超我們目前想象的、極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尤其是中東的波斯灣沿岸,某些資料甚至大膽猜測,其儲量可能占據未來全球探明儲量的半數以上……它們並非毫無價值的不毛之地,而是可能深刻影響未來世界格局的‘能源命脈’。”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黑板上那些標記,最終落回崔老師臉上,語氣謙遜而堅定:
“所以,學生認為,我們固然要堅信我國的地大物博,自力更生,但也需放眼世界,了解這些潛在的、巨大的資源分布。知己知彼,方能更好地規劃未來。或許有一天,當我們技術足夠強大,也能參與到更廣闊領域的資源探索與合作中去。”
教室內,一片死寂。
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被黑板上那幅精準得可怕的世界地圖,以及林向陽口中描述的、與他們認知截然不同的全球能源圖景,徹底震懾住了。
那不僅僅是知識的碾壓,更是一種視野和格局的降維打擊!
周胖子張大的嘴巴足以塞進一個雞蛋,臉上的譏諷早已蕩然無存,隻剩下茫然和駭然。
崔老師站在黑板前,仰頭看著那幅地圖,久久無言。
他的臉頰微微抽動,內心顯然經曆著巨大的衝擊。
他引以為傲的、固守了一輩子的知識體係,在這一刻,被一個少年用粉筆和超越時代的見解,撕開了一道裂縫。
他無法驗證林向陽所說的是否完全正確,但那幅地圖的精準,以及對方論述時展現出的強大邏輯和自信,都讓他無法輕易斥之為“胡說八道”。
良久,崔老師才緩緩轉過身,神色複雜地看著林向陽,之前的慍怒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混合著震驚、困惑、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