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流程是:從箱子裡取出墊片,檢查邊緣有無毛刺,確認無誤後,每十個裝入一個紙袋,封口,然後碼放到那邊的成品區。”
馬科長指著流程,說得輕描淡寫,“這項任務關係到我們學校工廠的信譽和訂單,希望大家認真對待,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保質保量完成!”
學生們被分成了幾個小組,每組分配一箱墊片和相應數量的紙袋。
起初,新鮮感和勞動熱情驅使著大家乾勁十足。
車間裡響起一片叮叮當當的墊片碰撞聲和窸窸窣窣的紙袋摩擦聲。
林向陽所在的小組,除了他,還有李立國、孫小梅以及另外幾個同學。
他像其他人一樣,挽起袖子,開始操作。
然而,剛拿起第一個墊片,他的眉頭就微微皺了起來。
這墊片入手粗糙,邊緣明顯能感覺到尖銳的毛刺,甚至有些還帶有細微的裂紋或變形。
他不動聲色地又拿起幾個,情況大同小異。
這顯然是一批品控極差、近乎於次品的零件。
“哎喲!”旁邊傳來孫小梅的低呼,她纖細的手指被墊片邊緣的毛刺劃了一下,滲出了一顆小血珠。
“這什麼破墊片啊,這麼紮手!”
李立國也抱怨道,他拿起兩個墊片對敲,發出沉悶啞澀的聲音,“聽著聲音都不對勁。”
抱怨聲開始在其他小組也零星響起。
學生們大多是十幾歲的少年少女,手皮雖不算嬌嫩,但也經不住這樣反複被尖銳毛刺刮劃。
很快,不少人的手指都出現了紅痕或細小的傷口,動作也變得越來越慢,積極性大受打擊。
更麻煩的是,由於墊片本身尺寸存在微小誤差且邊緣不規整,在裝入紙袋時,常常卡住袋口,或者十個疊在一起後高低不平,難以整齊地放入成品區。
效率極其低下。
“都磨蹭什麼呢!加快速度!”
馬科長背著手,在各組之間巡視,看到進度緩慢,臉色沉了下來,“這點小困難就克服不了?還是不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了?”
他走到林向陽這組旁邊,隨手抓起幾個墊片看了看,又瞥見孫小梅正在吮吸被劃傷的手指,語氣帶著不滿:
“有點毛刺很正常嘛!工人階級的手,就是用來勞動的!克服一下!重點是完成任務!完不成任務,影響了工廠的訂單,你們負得起這個責任嗎?”
他的目光掃過林向陽,意有所指地加了一句:
“林向陽同學,你可是咱們學校的‘技術能手’,修鐘樓、改實驗裝置不是很有辦法嗎?在這種實際生產任務麵前,更要起帶頭作用,帶領同學們克服困難,提高效率嘛!”
這話看似鼓勵,實則將壓力和矛頭隱隱引向了林向陽。若他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建立的“技術”形象恐怕會打折扣,甚至可能被扣上“隻會紙上談兵”的帽子。
李立國等人敢怒不敢言,隻能忍著不適和煩躁,繼續與那些劣質墊片“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