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他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定位卡尺,可以確保每個紙袋在裝填時都處於完全相同的位置,保證裝袋的整齊劃一。
整個過程,林向陽手法熟練,思路清晰,仿佛早已胸有成竹。
他並沒有製作多麼複雜的機械,僅僅是利用最簡單的物理原理和手邊的廢棄物,將原本完全依賴人手直接接觸、憑感覺操作的幾個步驟——取料、整理、入袋、壓實——進行了巧妙的分解和工具化。
不到二十分鐘,一個結構簡單、看起來甚至有些簡陋,但功能明確的“墊片快速整理裝袋器”便呈現在眾人麵前。
“這就是你說的工具?”
馬科長圍著這個怪模怪樣的裝置轉了一圈,臉上鄙夷之色更濃,“就這麼個鐵皮木棍玩意兒?能有用?”
“試試就知道了。”
林向陽沒有多解釋。他親自示範,將十個墊片放入導流槽,墊片順著光滑的內壁滑下,自然排列整齊落入下方預先用卡尺定位好的紙袋口,然後輕輕壓下帶有彈簧壓塊的手柄,“哢噠”一聲輕響,十個墊片被穩穩當當、平平整整地壓入袋底。
整個動作行雲流水,雙手完全無需直接接觸墊片的鋒利邊緣,速度比純手工作業快了何止一倍!
而且裝好的墊片袋,整齊劃一,美觀了不少。
“我來試試!”
李立國迫不及待地湊上來操作了一次,感受著那順暢的流程和對手指的保護,臉上頓時樂開了花,“嘿!真神了!又快又好還不紮手!”
孫小梅也嘗試了一下,看著自己完好無損的手指和迅速成型的成品,驚喜地看向林向陽。
其他小組的學生也被吸引過來,圍觀這新奇的工具,發出陣陣驚歎。
馬科長臉上的鄙夷僵住了,他難以置信地看著那不斷產出的、整齊的墊片袋,又看了看效率低下、怨聲載道的其他小組,臉色變幻不定。
事實勝於雄辯。
在林向陽的指導和幫助下,他們小組迅速采用了這套簡易模具。
結果立竿見影,組裝效率飆升!
原本預計需要一下午才能勉強完成的任務,他們小組在不到兩小時內就高質量地完成了,而且所有組員的手指都安然無恙。
驚人的對比擺在那裡,馬科長再也說不出批評的話。
他鐵青著臉,看著林向陽小組輕鬆地將成品碼放整齊,而其他小組還在痛苦地“掙紮”。
最終,在馬科長複雜難明的目光注視下,林向陽小組提前結束了勞動,被允許離開工廠。
走出那悶熱嘈雜的車間,重新呼吸到外麵相對清新的空氣,李立國等人都有種重獲新生的感覺,對林向陽的佩服更是溢於言表。
“向陽,你可真行!這下馬科長沒話說了!”李立國用力拍著林向陽的肩膀。
孫小梅也笑著點頭:“就是,多虧了你,不然我這手都沒法要了。”
林向陽隻是淡淡地笑了笑,並未多言。
解決這種程度的小麻煩,於他而言,並無多少成就感。
他更在意的是馬科長最後那陰沉的眼神,以及……
他的手下意識地按了按書包裡的那本“盾”字冊子。
回到教室,距離放學還有一段時間。
教室裡空無一人,陽光透過窗戶,安靜地灑在課桌上。
林向陽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終於按捺不住,小心地從書包夾層裡取出了那本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