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乾事清了清嗓子,繼續道:
“經過調查核實,‘向陽互助組’主要是林向陽同學利用課餘時間,發揮自身技術特長,幫助鄰裡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體現了互幫互助、自力更生的優良作風。其弟弟妹妹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屬於正常的家務勞動和社會實踐範疇,並非所謂的‘雇傭童工’。”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聞聲從屋裡走出來的林向陽身上,聲音提高了幾分,帶著明確的定性意味:
“李主任特彆指出,林向陽同學這種行為,是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的勤工儉學和勞動實踐,是值得肯定的!這與當前提倡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街道辦對此表示支持!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理解,共同營造互幫互助、積極向上的大院氛圍!”
“勤工儉學”!
“勞動實踐”!
“街道辦表示支持”!
這幾個詞如同定音錘,重重落下,徹底為這場風波畫上了句號。
院子裡響起了低低的議論聲,多是釋然和對林家的認同。
王翠花那張探出窗戶的臉,瞬間變得慘白,隨即又因羞憤而漲得通紅,她猛地縮回頭,“哐當”一聲狠狠關上了窗戶,再無動靜。
林向陽心中那塊大石,終於落地。
他上前一步,對劉乾事誠懇地說:“謝謝劉乾事,謝謝李主任的肯定和理解!我們一定會再接再厲,好好學習,繼續幫助鄰裡,絕不辜負街道和學校的期望!”
他的表態,謙遜而得體,贏得了周圍不少鄰居讚許的目光。
劉乾事滿意地點點頭,又例行公事地鼓勵了幾句,便轉身離開了。
危機解除,而且是以一種近乎完美的方式——不僅洗清了汙蔑,還獲得了官方的正麵定性!“勤工儉學”這塊牌子,無疑為“向陽互助組”未來的活動披上了一層合法的外衣。
曉梅和衛國都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夏日的暮色,如同打翻的硯台,濃稠的墨色自天際向四合院緩緩浸染。
街道辦劉乾事那番“勤工儉學”、“勞動實踐”的定性話語,如同一聲清脆的梆子,敲散了籠罩在林家屋頂數日的陰雲,也暫時鎮住了某些宵小之輩蠢蠢欲動的毒舌。
院子裡,納涼、閒聊、準備晚飯的鄰居們,投向林家那扇破舊木門的目光,少了幾分之前的探究與疑慮,多了幾分不易察覺的釋然,甚至是一絲隱晦的認同。
王翠花家門窗緊閉,一下午都沒見人出來,想必是沒臉見人,也怕被唾沫星子淹死。
屋內,煤油燈如豆的光芒搖曳著,將兄妹三人的身影投在斑駁的土牆上,拉得忽長忽短。
“哥,這下可好了!李主任都說咱們是‘勤工儉學’!”
林衛國揮了揮拳頭,臉上是壓抑不住的興奮和揚眉吐氣,“看誰還敢亂嚼舌根子!”
他隻覺得胸口憋著的那股惡氣,終於暢快地吐了出來。
林曉梅雖然也鬆了口氣,小臉上重現了些許血色,但那雙早慧的眼睛裡,卻還殘留著一絲後怕。
她小心地整理著那本立下大功的“義務勞動記錄本”,輕聲說:“幸虧大哥你早有準備,讓咱記了這個本子……不然,光憑嘴說,劉乾事怕是不信。”
林向陽看著弟妹,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笑意,但眼神深處卻並無多少輕鬆。
“風波暫時是過去了,但咱們不能掉以輕心。”